文/懷左同學
01
畢業那年,我問自己真正喜歡的是什么?
回答是:文學,還有文字。我很喜歡文學散步時的輕松快樂,喜歡操控文字時的馳騁灑脫。
雖然很多人說這個專業沒有錢途,但我確實是發自肺腑的喜歡,沒想太多未來,只是單純熱愛。在那個身處十字路口,迷茫徘徊的時代,我能想到的唯一途徑,只??佳?。
畢業后考文學研究生,報考學校只有二十分之一的錄取率,身邊沒有人支持,他們覺得我不切實際,直白點,就是傻。
父母覺得我考不上,他們讓我回家,說都和人說好了,很容易就可以就業。后來他們還是暫時支持我了,我說:“只試這一次,如果不行,就回家?!?/p>
同樣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人身上,意義,天差地別。當有些人還在考慮考研有沒有意義時,我開始了瘋狂的復習。
我覺得那時的我,連迷茫的機會都沒有,仿佛掉在了河中,考研對于我來說是救命的關鍵,即便,它可能只是一根脆弱的稻草。
英語六級大學三次都沒過,單詞也快忘得差不多,我只能拼了命地記單詞,綠皮書背了十幾遍,做了五遍真題閱讀,最后英語(一)考了七十多。
考研末期早上五點半起,天大寒,到圖書館占完座就開始在樓道里站著背書,每天都害怕自己考不上,但害怕完只能接著背書。狀態非常不好時,半天背不下一個知識點,偶爾也會崩潰,懷疑自己走了一條不歸路。
夢中驚醒過,也哭過,但好在最后考上了。我記得錄取通知書是紅色的,上面印著校名,閃閃發光。
20多歲,我不知道什么是別人理解的最好,只知道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也許得不到,但請讓我試一下。
好嗎?
02
研究生都各自為戰,都大了,不再熙熙攘攘,不再三五成群。這樣的生活很簡單,自己安排,為將來負責。
相比于理工科的忙碌,文學研究生自己支配的時間有很多,我怕浪費,所以想來想去,想到了寫作。自由表達觀點感受,這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的享受。
不明白為什么人們總喜歡對自己不懂的事情指手畫腳,還是有很多人反對,我沒有聽。他們考慮的是錢,我只是真心喜歡。
錢確實很重要,但它只是工具,不是一切。
也后怕:多少人在規勸中,放棄了真正的自己?然后成為了別人,再去對后來者指手畫腳:你這樣是走不通的,你應該……
可怕的循環,更怕的是,原來的反抗者后來變成了規勸者,甚至比前一輩更堅信。他們的口頭禪就兩個字:不行!
自己沒有夢想了,就去執著于毀掉別人的夢想,想來,這也是一種成就感吧——把別人,變得和自己一樣。這樣,心理就平衡了好多。
原來如此。
但我憑什么,要和你一樣?
所以我就寫了,我不想用堅持二字,因為“堅持”給人一種很難受的感覺,可我寫得明明很開心。原來真正熱愛的事情,本不需要什么堅持。
做好一件事,其他都會慢慢有。
我沒再和家里要過一分錢,偶爾,會給家里打錢。
03
通過寫作,我認識了很多朋友,萍水相逢,全是他鄉之客。
有時候陌生人會比熟人更親近,利益心少,緣分的東西,會更多一些。20多歲,能遇見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一種緣分;如果能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追求想要的生活,那將是更大的幸運。
時光匆匆,能奮斗的機會,真的不多,而一眨眼,我們可能就會30多。
我覺得自己是幸運的,遇到了小午、聰聰、欣欣和段譽他們,我們因為相同的愛好走到了一起,正在朝著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以前環顧身邊,覺得寫文的人很少,原來孤獨的人并不孤單,只是各自散落在天邊。
我們想再試試,為自己做點事,抓住青春的尾巴,拼一把。
我們想過自己真正喜歡的生活,所以只能比別人更努力,更熱血,更相信拼搏的力量。
大不了失敗,有什么呢?
至少,試過了。
04
我喜歡海明威的《老人與?!罚芏嗳擞X得老人最后沒有把魚帶回來,屬于失敗者,他的抗爭并沒有多大的意義。
那肯定是不一樣的,抗爭之后的失敗和心甘情愿的服從,能一樣嗎?
我看到斗士常敗,因為他們做的都是有挑戰性的事情;懦夫常勝,因為他們偏安一隅,歌舞升平,連大門都沒出,怎么可能失敗呢?
也想起了20多歲的我們,有時脆弱,有時迷茫,有時孤獨,有時又拍著胸脯顯示堅強。
原來很多路,我們都不知道怎么走。
原來很多人,都在著急地安排我們的路。
是大膽追求,還是服從安排?到最后,其實都是我們自己的選擇。
20多歲,我想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因為我沒敢忘,沒敢忘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里的吶喊。
“從來如此,便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