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而淡定的生命之花

圖片來源于百度

前言: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記得那位堅強的復旦教師——于娟,當年在報紙上看到她的報道時,我記得那篇新聞用了“抗癌戰士”四個字形容她,可惜的是,她終究沒有逃離癌癥的魔爪?!洞松赐瓿伞肥怯诰甑倪z作,我是在學校的圖書館的書架上看到這本書的,那天晚上圖書館沒什么人,我一個人坐在那里讀著她的文字,淚水止不住的流。無論你此時處于人生的什么階段,或意氣風發,或萎靡彷徨,都希望你能讀讀這本書,相信會給你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和力量。

于娟,山東濟寧人,生于1979年4月,死于2011年4月,她2000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2007年獲挪威奧斯陸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2008年貨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她是一名講師,生前執教于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她是一個兩歲半孩子的母親,一個四十歲男人的妻子,兩個六十歲老者的女兒,幾個失學兒童的資助者,很多人的朋友。她是癌癥病人,卻從容歡喜,并不哀傷。她已辭世,卻與身后的世界同在。她的文字指向生命和心靈,給我們留下堅強的力量。


圖片來源于百度

《此生未完成》是她去世后她的丈夫以及她的朋友整理出版的,書中的每一個文字都是她用生命敲擊出來的絕唱。我記不清自己在讀它的時候留了多少次眼淚,感動于她的堅強與柔軟,欽佩她抗癌的勇氣和毅力,悲嘆她的英年早逝,她對于生命的熱愛與眷戀更是讓我為之動容。

在開始,于娟就寫到:“我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分外堅強的人。”的確,讀完她的這本生命日記,堅強與樂觀是給我最大的觸動。

2009年的最后一個星期,于娟被救護車抬進上海瑞金醫院,放置在急救室,等待醫生的診斷,在書中,于娟是這樣回憶躺在急救室里的日子:“急救室應該就是地獄的隔壁,一扇隨時開啟的自動門夾雜著寒冬的冷風,隨時有危重病人被送進來,隨時就會被某些家屬的哭聲吵醒,看到一襲白單覆在一個人的輪廓。不用提醒,我知道那個人匆匆忙走了。如此三天兩夜,心驚膽戰。我表現得異常理智,只是斷斷續續用身體里僅有的一點力氣,錄了數封遺書,安慰媽媽看穿世事生死。后來,一天兩次的骨髓穿刺,對我來說,并算不上疼痛,我的痛苦在于,當時破骨細胞已經在軀殼里密布,身體容不得一點觸碰,碰了,真的就會暈死過去。那種痛不是因為骨髓穿刺,而是來源于癌細胞分分秒秒都在啃噬骨頭。我沒有哭,因為痛得想不起來哭,那個時候,我只能用盡全力頂著,如果稍微分神,我就會痛得暈厥。我不想家人看到我的痛苦。”

當2010年元旦于娟被確診為乳腺癌四期,也就是最晚期的時候,她長舒了一口氣,沒有哭,反而發自內心地哈哈大笑,因為這個結果是她預想的所有結果中最好的一個。于娟寫到:“既然已然是癌癥,那么乳腺癌總是要強一點。至于晚期,我早已明了。全身一動不能動,不是擴散轉移,又能是什么。我不能手術,只能化療,地獄一樣的化療。初期不良反應很大,嘔吐一直不停。當時我全身不能動,即使嘔吐,也只能側頭,最多四十五度,有時候嘔吐物會從鼻腔里噴涌而出,一天幾十次。別人化療時那種五臟六腑的難受我也有,只是,已經不值得一提。那個時候,我還是沒有哭。因為我想,堅持下去,我就能活下去?!?/p>

可是,死神并沒有被她的堅強感動。一年多與癌癥病魔纏斗,她嘗盡人間的極致痛苦,六次化療,三次歷經生死拉鋸,最終還是帶著深深的遺憾和眷戀無可奈何離去。于娟的苦痛,我們無法感同身受,也難以想象,她在描述自己的病情時卻可以做到云淡風輕,淡定從容。于娟早已看穿了生死,只是放不下她深深愛著的人,她的兒子,她的父母,還有她的丈夫。

于娟大徹大悟的背后包含的是她積極樂觀的心態以及那份從容與優雅,正如她自己所言:“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之后,我突然覺得,一生輕松。不想去控制大局小局,不想去多管閑事淡事,我不再有對手,不再有敵人,我也不再關心誰比誰強,課題也好,任務也罷,暫且放著。世間的一切,隔岸看花,云淡風清。”

在與命運抗爭的過程中,于娟始終是一位生命的強者,她雖然去了天堂,可是卻在人間點燃了一束愛與希望的火把,照亮了黑暗中的迷惘與絕望。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其實這杯酒只不過是威士忌的一種喝法;再之前的文章中也介紹過。 不過最近夏天了,如果你是女孩子,想找到一款又好喝,又...
    天才在工作閱讀 792評論 0 50
  • 下雨天很美、很浪漫。 周末的下雨天更美、更浪漫。 下雨天的周末在辦公室加班,一點也不美,一點也不浪漫。 一個上午昏...
    子肖閱讀 663評論 18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