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我的經歷
我在某中流985學校法學專業。下學期大三,三年快要過去了,我印象深刻的克服困難的經歷如下:
1大一下學期學習數學,從小害怕數學到戰勝概統與線代,概統還考了90分。從以前不敢學會計害怕各種理工科的東西到會計雙學位平均分80分(班級平均分為65分左右)。現在認為今后考CPA很簡單。
2大一的暑假學習英語,從不會說英語到成為學校英文辯論社里的辯論隊成員,到大二上學期成為學院某個英文辯論隊副隊長
3從不擅交往到大二成為會計雙學位班級班長,現在認為當個班長很簡單
4大二下學期從沒有面試經歷、容易緊張到收到廈門最大的兩家國企的實習offer,現在認為實習很簡單、面試很簡單
5大二上學期從英文作文不會寫到探索出了雅思作文和雅思口語的門道,現在認為雅思作文和口語比較簡單
6大二暑假從沒有學過稅法到成為廈大稅法知識競賽前20強,進入學院稅案例分析隊伍
現在努力攻克的目標:法學的學術論文寫作。
這一切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我想有如下幾個心得體會:
1一定要有一個比你現在想要完成的更大的目標。孔子說: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如果你的目標是學好英語口語,那么可能你永遠學不好英語,因為你把學好英語口語這么簡單的事情當成最難的事情。如果你的目標是考個好的六級成績,那么你要相信你能考好雅思托福,考個六級成績是很簡單的。如果你想要拿到500強公司的實習,你一定要相信自己能夠拿到世界100強公司實習。如果我要完成法學學術論文寫作,我一定不能以此為目標,而是要以出版法學著作為目標(字數更多),或者以發表到最高層次的文章作為目標。
2有了一個非常高的目標之后,我們可望不可即,又很容易因此懈怠下去,對此,我的建議是,先觀察后行動,行動里面從最簡單最基礎的做起,積累small actions,改進方法論。
(1)觀察意味著要幾乎窮盡這個技能里面所有能找到的方法論或者輔導資源,行動意味著要從最簡單的開始行動,而且要不斷行動。以學習英語口語口音為例,我查找了網上幾乎所有能找到的英文口音培訓的音頻和視頻。如果我要完成法學學術論文,我會先找到法學學術寫作的很多論文,抓住它們的方法論,到底都是從哪些角度切入的。
(2)行動意味著從我所能做到的最簡單的小事做起,不斷重復,不斷體驗——大量簡單機械訓練——如果有互動或者反饋能增強學習的積極性。以學習英文口音為例,我在英語流利說上連續一周都排名前十名,有一天甚至排名前三名,從早上六點起來講到晚上十點——有競爭有互動,直到最后覺得自己講的差不多才停下來。以學習法學 論文寫作而言,因為一篇文章的形成總是要經歷大量時間,所以我會從一個個小小論證發表到知乎上或者其他論壇上,完成所有相關問題的回答。我會從最簡單的幾個概念開始論證,從周邊的各個法學概念的澄清開始做起。我會強迫自己每天寫很多讀書筆記——因為是我能做到的最簡單的又能不斷重復的,我會強迫自己每天回答知乎里面很多關于網約車的法律問題——因為是我研究的論文領域,對我來說大部分問題又很簡單。
(3)不斷思考,對方法論不斷改進。以雅思口語和寫作的經驗為例,我其實并沒有在圖書、網上上找到很好的理論,我的分類詞匯理論和圖像記憶理論是自己發明的,然后根據我的理論繼續行動。也就是說,我先觀察得到一個方法論,然后再根據自己感受不斷改進方法論,不斷前進。對于法學論文寫作而言,我會不斷改進方法論,最后總結出一個關鍵。對于英語口音,我認為關鍵是把er讀出來就差不多了,對于英語口語和寫作,我認為重點是類型詞匯和事件想象記憶法。對于面試,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想著自己代表著什么、自己的遠大理想是什么,面對公司面試,我想著幾十年后我也能做到你的位子,一下子就有自信了。面對雅思口語面試,我想著自己是代表中國人與考官對話,要體現出中國人的淡定從容,一下子就鎮定了——想著自己扮演什么角色能夠大大增強我們完成某一件事的信心。面對演講和當眾講話,我想著自己為的是大眾的利益,我說出來的都是對大家有利的,一下子就不緊張了。面對法學論文,我也將總結出自己認為的一套關鍵的方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