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賞日志之122——真正的教育

今天一早看到朋友圈的一篇文章寫耶魯大學校長的一篇演講稿,說到人為什么要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

曾任耶魯大學校長20年之久的理查德·萊文說過:不傳授任何知識和技能,卻能令人勝任任何學科和職業,這才是真正的教育。

看完這段我很震撼,我一條條地讀完文章,字字珠璣。

演講的一開頭,他講了一個小故事:

兩條年輕的魚遇到一條老魚。老魚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們。這水怎么樣?兩條年輕的魚繼續游了一會兒,終于,其中一條忍不住問另外一條:什么是“水”?

然后快要下班的時候看到朋友轉發的一條說說,真的哀嘆孩子們的不愉快。


圖片發自簡書App


他們好像水里的魚,被教授著各種知識技能卻已經忘記了如何學習怎么學。

感賞自己,看到孩子不盡人意的物理成績能夠心平氣和,還是鼓勵她弄懂錯題,拋開阻力。

感賞女兒,在學校考了一天,晚上回家還有六張試卷,仍舊在認真學習,只要努力了,就是好的。

感賞我理解心疼孩子,竭力給孩子調整課外班,為孩子周末放松,自我復習爭取時間。

哈佛大學的《幸福課》風靡全球,教授這門課的泰勒·本·沙哈爾教授認為教育能讓你活得幸福,幸福取決于有意識的思維方式。

他總結出了以下12點有意識地獲得幸福的思維方式:

1、不斷問自己問題。每個問題都會開啟自我探索的門,然后,值得你信仰的東西就會顯現在你的現實生活中。

2、相信自己。怎么做到?通過每一次解決問題、接受挑戰,通過視覺想像告訴自己一定做得到,也相信他人。

3、學會接受失敗。否則,你永遠不會成長。

4、接受你是不完美的。生活不是一條一直上升的直線,而是一條上升的曲線。

5、允許自己有人的正常情感。其中,包括積極和消極的情感。

6、記錄生活。

7、積極思考遇到的一切問題,學會感激。感激能帶給人類最單純的快樂。

8、簡化生活。貴精不貴多。對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學會說“NO”!

9、幸福的第一要素是:親密關系。這是人的天性需求,所以,要為幸福長久的親密關系付出努力。

10、充分休息和運動。

11、做事有三個層次:工作、事業、使命。找到你在這個世界的使命。

12、記住: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讓別人幸福。教育子女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個誠實的父母。

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責任、遠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獨立思考、時時刻刻的自我覺知、終身學習的基礎。

這時候我得敲敲門對女兒說,媽媽先睡了,你辛苦了!

這樣說的目的有二條:一,人生總要拼搏,她在今后回想現在會感謝這段經歷。一個為自己理想拼搏過的人是幸福的。二,學習是自己的事,結果自己承擔,包括分數排名包括睡覺時媽媽已經先睡了,包括沒有人知道你的學習細節,不會有人一直陪伴你,很多是要獨自面對的。

這會兒我有點豁然開朗,可能女兒的學習還需要很久才能游刃有余,甚至很長一段時間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要走很多彎路,但是我想著幾件事要堅定培養,1、誠實,2、樂觀,3、努力,4、抗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