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是小時候被要求寫作文一樣,寫一篇我的朋友什么的文章,就想起了李青。
現在回想李青我倆是怎么認識的,忘了,是在英語社團還是什么地方,早已不記得了。所以更別說第一次見面的場景了。
就是偶然的機會,她,一個經濟學院學金融的江蘇人,和我這個外語學院學英語的河南人有了交集,不慍不火,大學校園見面點頭微笑寒暄,就這樣。
一直也沒在意,直到大二下學期的時候開始學習二外——日語。
還記得第一節課的時候,本來只能承受30多人的教室,擠滿了人。原來是其他學院的學生也來蹭課,由于課堂秩序不好,被老師都轟走了,包括李青。
從第一節課的課堂學生爆滿到后來的零零星星,可能是課程沖突,也可能是害怕老師再次發飆拉不下面子。來蹭課的學生越來越少了。
但是李青作為少有的幾個堅持者,一直在蹭課, 每一節課都來。比我們正常上課的人還要準時,一節課也不落下。開始的時候,我覺得她可能就是一時興趣,新鮮勁一過,沒了,就不會來了,正如其他那些蜂擁而來的蹭課的人一樣。甚至像我們學院專業學語的人一樣,過段時間,就開始翹課了。
李青堅持了到大二結束。
大三,剛剛一開學,她又問我要了課程表,還來上課。
我有點懷疑 。
后來連我自己都不愿意花費額外的時間去學日語了,畢竟英語單詞背的我都頭大。結果大三只要和她本專業的課程沒有沖突的話,她都會來。
到最后,老師都把她當做我們外語院的學生了。
我也對她有點刮目相看。
大四的時候 每次見到她都是匆匆忙忙的,說不了幾句話,她就匆匆忙忙的趕著去圖書館。
李青要考研了。
對于二外,不知道她有沒有還在學,反正我是差不多放下了, 最多是看看日劇。
今年回來后,從其他人那里知道她在上海,做金融方面的事情。
昨天晚上,我們約好一起吃飯,和她聊聊。要畢業了,聊聊工作,聊聊將來的路。
她告訴我,在她公司樓上有好多日本人,大學時候學的日語全用上了。
她又告訴我,她利用業余時間學習了韓語。現在已經可以進行簡單的交流了。
她還給我推薦幾個比較好的語言學習網站……
說到這里,我想起來,剛剛上大學的時候,很羨慕朝鮮族的同學,母語是韓語和漢語,初中是學英語,高中又開設日語課程。到大二的時候又學法語二外,一下子會四國外語。可是時間就在我的羨慕中蹉跎過去。
我們老是羨慕別人,仰頭看別人的時候,別人已經走遠 。
就這樣,差距產生了……
原來每一份差距的背后,都有著無數默默努力卻無人問津的時光。他們用零碎的時間做了不起眼的事情,逐漸的甩開了別人,成為同齡人中仰慕的模范。
這就是李青, 我一個普通又難得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