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三歲生日的小貝利,再進校區時已經可以主動和老師打招呼了:)“老師早上好”雖然我們上的是下午的課:)見了Monica高興地叫“LuLu”……:)
在器械區輕松地爬上爬下 所有的器械玩一遍 過程里開心 又享受:)
遙記得我最初幾次帶他來的時候,在器械區非常膽怯;上課就是跑啊跑……第一次帶孩子來上課時,我完全跟不上節奏——體力跟不上,英語也不適應了:)
從15年國慶后上課至今,小貝利跨越了小袋鼠、大袋鼠、成長班,和科學課。中間也穿插右腦情商,音樂,創意和水育課。個中滋味,大概只有全程跟帶的家長們懂:)
如果說小袋鼠讓孩子和家長培養了韻律感和節奏感,那大袋鼠和水育課就是小貝利和我的一大挑戰:)
面對分離,我的焦慮比孩子多的多。從第一次大哭,到第二次隔著窗戶……第三次,第四次……眼見著大袋鼠剛剛適應,我又請小貝利嘗試成長班。幸運的是,A索是相熟的環境,每個老師都是孩子熟悉的,小貝利非常適應:)
帶著這份適應,年后我持續地帶著小貝利上了六次水育課。與其說是孩子獲得了一枚獎牌,不如說是老師,孩子,和家長共同付出的努力。
A索的老師有魔力——第一次我帶小貝利上水育課時是Circle老師。只是簡單的幾句對話,我對孩子的那份心就被老師看到:)中間的過程里,小貝利也有兩三次不入水、不進教室、坐岸上哭一整節課……我又急又氣決定放棄,Wendy耐心地鼓勵我“貝利媽媽你要不要再嘗試下”,每節課前、課中、課后都能看到Alice對孩子的耐心和鼓勵。最難搞的閉氣也順利進行了幾次:)
帶給我強烈情緒沖擊的兩次,正好也發生在水育課堂上——第一次水育課時,一個寶寶趴上漂浮板就哭,但因為要游向媽媽,自己邊大哭邊努力地撲騰自己的腿使浮板向前劃……我的心像一下子被什么東西擊中,淚點極低的我瞬間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帶著恐懼向前行。
還有一次,正好是我生日那天。我跟老公約好當天由他陪小貝利上水育課。沒想到,孩子不但不買賬,還一直不肯進去。我整個人被憤怒充斥,根本無法平靜下來引導孩子。我把整個希望寄托在爸爸身上,爸爸也沒轍。我的情緒從憤怒又轉為委屈,坐在等候區的沙發上,我又哭了。哭著哭著,我突然停下來了。我問自己,我對孩子不進教室上水育課這件事真的那么大情緒嗎?答案自然是No。
如今,小貝利入園兩個月,每次來上課,家長和老師都一直在夸孩子:自己做,有回應,規則強。
走過一段路,才知自己沒有辜負。過程里艱辛多,再回頭看,便是一路收獲。
最后硬廣一條:好早教,選A索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