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我心里好煩躁,恨不得把手機狠狠的摔在地上,摔壞最好,從此耳根清凈,再也不用為那些自相矛盾的各種信息而擾亂心神了。真想回到過去沒有移動電話、沒有電視的時代,外面的世界雖然很精彩,而我卻可以在自己狹小的天地里尋得一片安寧。
我手機里的群實在太多了,有兩個賣東西的群,都是被人介紹,迫于人情而加入的,有療愈原生家庭群,有寫作療愈群,有本原一階、三階群,以及由此而派生的各種小群、工作群,還有別的心靈成長的群,公眾號也有十幾個,都是關于心靈成長方面的,每天打開手機,都是開門紅,少則幾百條,多則上千條,雖然開啟了免打擾,打開看到 群名,還是有心塞的感覺,想把一些清理掉,又覺得是自己花了錢的,還沒學好,舍不得退出。
這還不是最讓人頭痛的,讓人煩躁的是由于自己學得晚,對于如何愛自己,愛自己了還用考慮別人的感受嗎?可當考慮別人的感受和自己的感受發生矛盾時又應該如何處理才是對的呢?我感覺好困惑,好迷茫。所以我明白,錯不在手機,而在于自己還沒有學通學透,才如此怪罪手機。
端午節放假三天,在老公姐家吃了一次晚餐、第二天又在老公哥哥家吃了晚餐,還有我姐也請吃了晚餐,我承認我是一個很不喜歡做飯的人,沒結婚的時候就是單位里少有的懶人,好在單位有食堂,我天天吃食堂,倒也輕松愉快,即便懷了寶寶,我還是吃食堂,后來生下寶寶,請了保姆,不可能這么多人一起吃食堂,因此才開始學做飯,這一做就是二十幾年,包括過年一大家子20幾口,我也參與 了排班,幾乎每年春節都是在我家過年30。我不是一個只知道吃別人的不給予回報的人,盡管一大家子都是我老公一手安排全都進了城,找了工作,但我并不認為如此付出,我就可以不用回請。
問題是請他們一大家人,我真心發怵, 哥姐的孩子都成了家,一個變三個,加起來20來口,問題還有輪到我做飯,從買菜到洗碗,老公從不插手,這讓我倍感心涼,嫂子和姐姐請客她們是互相幫忙,我沒有幫過忙,也不好意思讓她們幫忙,所以我傾向于花錢在外面吃。
可在外面花錢吃飯我卻做不到坦然,我害怕老公不喜歡,因為老公喜歡在家里熱鬧的感覺和氛圍,我害怕婆婆不高興,因為有兩次請她和公公在外面吃飯,她說家里有菜怎么要在外面吃,我知道她想我在家里做了他們吃,我心里很不舒服,在哪兒吃,是我自己的事,你吃就好了,還挑剔在哪兒吃,可我面對婆婆卻依然保持微笑,找不到合適的話應對她,盡管心里滿是憤怒。
我為什么如此再意老公的喜歡、婆婆的意見?是因為我害怕如果不按他們的要求出牌,會招致他們的不高興,我為什么 怕他們不高興?是因為他們不高興就會對我不好,我為什么需要他們對我好,是因為他們對我好我會感到開心有價值感,為什么需要他們對我好我才會有價值感,是因為我自己的自我價值感太低,需要外在對我的喜歡、認可我才會得到這份感覺。那么,我為什么 自我價值感低而發展出需要去討好他人的模式呢?需要去考慮別人的感受而忽略自己的感受呢?原因也許是小時候沒有得到及時的回應和關注,天知道在我三歲以前發生了些什么,完全沒有記憶,只聽媽媽說,她受鄰人蠱惑,把不會走路的我放在家里請婆婆照看,婆婆由于和媽媽不和,任我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恐懼的哭泣,據媽媽說那時的我又瘦又小,頭發稀黃直立,我不知道媽媽這樣干過幾次,以我對媽媽性格的了解,她可能沒干過幾次,但家里的貧窮,媽媽情緒的不穩,很可能無法全心給到我及時的回應,由此形成了我低自我價值感的生命底色。
此時我有悲傷生起,覺得小小的我實在可憐,我有些明白,我為什么對我的女兒如此疼愛,恨不得天天和她膩在一起,想親她抱她,做各種游戲,哪怕她已長大,我還是想和她一起做蟲子飛的游戲,前年在萬達,我和女兒一起去吃飯,因為生意太好需要等,我就和女兒一起坐在一張椅子上做這個游戲,玩到盡情處,我開心的笑,完全忘記了這是公眾場合,倒是女兒突然抬眼望了望四周然后吐出幾個字:注意形象。原來我只是把自己內心最深的渴望投射到了女兒身上,我在對女兒的養育中重新養育著自己,把小時候未曾得到的歡樂與關愛通過女兒給到了自己。難怪都說孩子是被派來拯救父母的天使,果真如此,謝謝你,我親愛的寶貝!
寫到這里,我覺得我的焦慮減輕了不少,也對如何回請有了清晰的結果,老公喜歡在家里吃,婆婆要我在家里做了吃,那都是他們的意見和看法,我尊重他們的喜好,問題是飯得由我來做,而我覺得這么多人在家里做飯吃真的很累,這是我真實的感受,我需要尊重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忽略自己的感受去迎合老公與婆婆,然后讓他們到時候給我認可,現在我是個成年人,不需要用過去的那一套來討好別人委屈自己,我可以自己來照顧自己的感受,自己來愛自己。也許我做這樣的選擇,會帶來老公的不滿意,婆婆的不舒服,但我愿意承擔這個部分,老公也好婆婆也好,他們的不舒服只能由他們自己來消化,無需我來背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