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篇放在“短篇小說”欄目里的投稿文章,大概千字左右。作者講了一個很生動的故事,前面一直講得都很好,可是到了最后一段,作者好像怕讀者不夠明白文章中蘊含的深意,于是干脆點破,順帶來了個總結收了尾。
這本來不是一件很能引起我關注的事情,放在以往,我看過也就算了,并不會特別地在意。可是今天,在讀到這個“短篇小說”之前,我剛好看過了葉圣淘和夏丏尊兩位老先生為中學生如何學文而作的書——《文心》。在《文心》第二十章“小說與記述文”中,我知道了記敘文,議論文和小說的區別,對那“短篇小說”也就略有意見和認識。現結合所學,現學現賣,權作今天的寫作素材把。
《文心》第二十章“小說與記敘文”里,從矛盾的《子夜》開始,中學生錦華和慧修由小說討論到了戲劇,又經張老師的指引,說到了記敘文,小說和議論文的區別。按照本章節的描述,這三種文體的相同和相異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記敘文以敘述為主,主要是記事。其本質是事情,記事是其目的。
第二,若在敘事之外加很多的意見來議論,就變成了議論文,而這些敘事則成了論證這些意見的例證了。
第三,小說雖以敘述為根基,但其敘述的事不一定是根據事實,可以虛構。小說并不像敘述文那樣說完了事 ,而是包含一定的東西在里頭,這些東西才是小說的本質。也就是說,小說的本質是作者從人生中看出來的意義,敘事只是它的手段。
第四,小說必定要包含意義在里面,但是這個意義一定不能明說,必是暗含在小說的敘述中才行。
以上四點就是記敘文、議論文和小說這三種文體的主要區別。明白了以上關鍵點,那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來構思一篇小說呢?對此,張先生也做了回答。“在你們的經驗里,你們一定常常發現和一般人生有重大關系的意義。把握住這些意義,然后去選擇材料,布置結構,這樣,你們的小說即使不怎么出色,至少是值得一看的習作。”
寫到這里,想起開篇提到的短篇小說,如果不是違反了第四點的要求,令結尾處那一段給人以畫蛇添足之感,論其它的語言文字,布局架構,都還稱得上是挺不錯的文章。很慶幸,在寫作的道路上,有《文心》這種大師之作的指引,我們可以腳踏實地向前走了。。。
木槿的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