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不焦慮育兒?

孩子慢慢長大,父母們的疑團像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越來越大。

不少家長懷孕的時候就開始焦慮,寶寶是否健康,是順產還是剖腹產;

生下孩子后,又開始擔心孩子是不是體質比別人差,為何總生病;

好不容易上了幼兒園,又擔心孩子受欺負了怎么辦;

要上小學了,又開始焦慮孩子要不要上興趣班,如何才能上一所好學校……

我們還經常能聽到來自媽媽們對孩子行為問題的焦慮:

孩子睡覺是個大問題,越哄越不睡;

孩子喂米粉,拼命反抗不吃;

孩子不聽話,讓他往東非往西;

親子閱讀,孩子坐不住也聽不進去;

……諸如此類,舉不勝數。

總之,前面的焦慮剛消失,后面的焦慮便接踵而至。


如何減輕育兒焦慮

1.不要把孩子看作是生活的全部

前面我們提到,父母為了消除在孩子養育過程中對不確定性的擔憂,總是忍不住要為孩子設計人生,而這種設計和控制的意識,不僅使父母自己在育兒焦慮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而且使親子關系陷入僵局。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光,但是也要有自己的精神依靠,不要把所有的情緒都用在孩子身上,放松心態。父母必須從孩子身上得到自由,也讓孩子能從父母身上得到自由。

2.了解和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孩子的成長是個很自然的方式,不要著急。慢節奏地對待孩子的成長問題,了解孩子每個階段的成長規律,了解兒童心理學,敢于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探索。因為孩子在最初的階段,心智尚未成熟,解除外界后,面臨的壓力和挑戰會比成人想象地更大。如果父母毫無保留把各種壓力傳遞到孩子身上,孩子在重壓之下也難以長成大樹。


3.不要給孩子貼各種標簽

“處處擔心,即是詛咒。”你給孩子積極暗示,孩子就會更健康、更優秀,你總給孩子不好的擔心、暗示,孩子可能真的朝著不好的方向發展。一句話可以讓人跌入深谷,也可以成就一個人。

4.提高父母自身的覺察力、涵容力

一個成年人愛孩子,但是會不自覺地責難孩子,這使孩子在內心深處感到悲傷,這種悲傷是成年人自身錯誤的一面鏡子。成年人的健康、幸福與他的童年生活密切相關,我們對孩子所犯的錯誤會給他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我們會死去,但是孩子卻會繼續承受我們的錯誤所帶來的痛苦。回溯、明晰原生家庭的養育經歷和潛在創傷對我們的影響,加深對自我的了解,提高自身的覺察力、涵容力,為家庭創造一個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空間。正確的育兒理念和方法,可以幫助每個家長少走彎路,培養出自信、優秀的孩子。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