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西蘭打工旅行日記——第一章 措手不及的開始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轉載請事電郵hphuahua@sina.com或簡書私信

初到奧克蘭,沒有行李的我不知道迎接我的會是什么……

在啟程去新西蘭前,我對這個國家的了解仍然是少之又少的。高中的英語課本里,有一篇關于新西蘭的文章,說它是“長白云之鄉”——The land of the long white cloud。畢業參加工作后,一個朋友曾告訴我“想去新西蘭剪羊毛”。沒想到,有那么一天,我也踏上了那片土地……


This is New Zealand(這就是新西蘭),圖片上的文字為毛利語


2012年7月24日 吃過晚飯,爸媽隨即送我前往蕭山機場。省城杭州的繁華和喧囂,漸漸遠去,夜幕中,遠處的燈火,天上的星星,忽閃著神秘的亮光,車窗外的風,已經捎帶了些許的清涼。

到達蕭山機場時,已近夜里9點。

進入機場大廳,燈火通明。在問訊處,我看到了航班信息,發現有許多航班因故延誤或取消,原因有南方的臺風,還有北京的特大暴雨。同時,我們也得知要在航班出發前兩個小時,才能拿到網絡上預定的機票。

我們在問訊處得知要出發前兩個小時才能拿機票,就先找了座位坐下。等待的時候,聽到一位爺爺和奶奶說要去柜臺稱行李,才發現原來就算柜臺沒開始營業,我們也可以自己提前稱行李重量。我就和爸去稱了稱,大箱子重21.6公斤左右,背包重6.3公斤左右。我又把大箱子里的東西拿出來放到背包里,結果可想而知是救不了什么急的,不過我想應該問題不大。在等待的間隙,我看到蕭山機場頂部的裝飾仿佛海豚的一只鰭,特別有海洋的感覺。

后來的check-in(辦理登機手續)和過海關讓我弄清楚了一些疑問,比如行李的重量。網上對行李限重眾說紛紜,現在終于知道大箱子再超過1公斤就超重了。所以還是要盡量控制在20公斤以內,隨身行李在7公斤內就可以。我的行李是20.8公斤,在限制范圍內。

第二個小疑問是關于安檢。這次的坐飛機的經歷讓我又熟悉了一遍流程。我進了第一道關后走入大廳還不知道往哪兒走(因為我前面沒有旅客,我也就不知該往哪兒走了),幸好一位兵哥提醒我往左走我才找到。鑰匙、手機都不能隨身帶著,電腦也要從背包里拿出來檢查。腰包里因為放了很多美元硬幣被檢查的姐姐過問了,還好沒什么大問題。走出檢查的門,發現機場很人性化地配了一男一女細查旅客身上的物品的工作人員。一番檢查后總算過了關到了候機大廳。

候機大廳里有很多商店,比辦理登記手續的大廳繁華多了,世界好像一下子熱鬧了起來。

大廳的兩臺飲水機前站了很多人,大家都抱怨水龍頭出水太小了。有一臺還沒有冷的水,只有溫水。

取水完畢,我開始尋找A07登機口,看到候機座位都是很溫暖的橘黃色,很舒心,給人一種家的感覺。坐下后,發現機票上的登機時間是23:45,才突然明白,機票上寫的都是登機時間,而不是起飛時間,要不是這次坐飛機,還真沒注意到這個區別。


杭州蕭山機場候機區


好不容易等到23:45,又被告知要延遲登機,真是好事多磨啊。

在等待的過程中,一個小男孩因為一個阿姨對她笑,很是在乎地問他媽媽為什么人家要對他笑,從他的口吻中聽得出來,他覺得這不是件好事。媽媽則是很肯定地告訴他:“因為你長得很可愛啊!”,可是小男孩不罷休,他跑上前發現阿姨還在笑,就把她的行李箱放倒在地上。他姑姑責怪他,把他的機票收起來“威脅”說不給他坐飛機了,他才跑過去結結巴巴地道歉。這小男孩還真是我的榜樣,這么小就能知錯就改,讓我在等待登機的過程中也學了一課,也給我的等待平添了不少樂趣。

很巧的是,那個“被道歉”的阿姨的座位就在我旁邊,登機后覺得還挺有緣分。看她和他朋友的行李看起來不像是去奧克蘭的,不過聽到他們說溫州話,還是覺得應該交流一下。

老鄉就是好溝通,一句“你們說的是溫州話吧”,就瞬間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她的名字叫陳熙。接著,我告訴她這幾年我的生活軌跡,告訴她我的故事。

“你不像是去過美國的啊!”

是的,就我這無光的眼神和疲憊的狀態,怎么看怎么不像。當說完了我的故事后,她說:“我覺得三年后的你,一定會不一樣的,起碼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我表示贊同,她的這句話,無形中給了我很大的信心。

她的朋友“大頭俠”聽了我們的談話,馬上建議加微博,他說有一個在新西蘭的同學,在那邊生活了十幾年了。眼前發生的這一切,讓我非常興奮與快樂,陌生人就這樣被緣分綁在了一起。

2012年7月25日 雖然交到了朋友,但“空中之旅”帶來的疲憊與痛苦依然存在。5個小時的飛行確實不長,但如果座位空間狹小,多么短暫的旅程都會讓人感到壓抑和勞累。飛了一段時間后我困了,可是座位立得很高,沒有適合睡覺的一個斜度。我只能打開前一個座位的翻蓋,趴在上面睡。睡久之后發覺想換個姿勢,可又只能把頭反反復復地左右轉,根本不能充分休息。幸好爸媽給我的隨身行李里帶了外套,不然我會更冷。

總算下了飛機,我先陳熙他們一步走了出來,可心里滿是不安和惶恐。

如果要去新加坡市區游玩要過境簽證,可我又不知道用英文怎么表達。想到陳熙在飛機上就告訴我有免費的city tour bus(城市觀光巴士), 我半信半疑想去試試看。可由于旅途勞累,想在機場休息之后再去。

剛開始,我都不敢在機場里往前走,仿佛害怕自己看到入境關卡后驚慌失措,不知該怎么辦。當后來我通過詢問獲得許多信息后,坐在機場的座位上時,忽然想起一個學妹對我說的,“如果找不到路的話,就一直往前走,因為地球是圓的。”

我在暗暗地給自己壯膽鼓氣。

我接著往前走了好久,終于看到了問訊臺(標志是一個"i",代表information)。一個棕黃皮膚的女孩回答了我的問題。她得語速真的好快,我一時很難反應過來,只能默默點頭。我記得在一本打工旅行的書中的提到,當亞洲人說ok時其實是他們沒有聽懂,雖說是一個笑話,不過仔細想想其實很多時候確實是這樣。這只能怪自己的英文還不夠好,如果足夠好,任何口音的英文是應該一聽即懂的。從那個女孩流利地回答中可以看得出她是訓練有素的。

后來我確認她寫給我的免費上網的用戶名和密碼時(用護照登記可以用手提電腦上網4小時。西方教育里1和7的寫法略有不同,所以我才去確認。那是我第二次問她問題,她仍是面帶微笑,那禮貌的態度我都不好意思說“不懂”。我又問了一次去city tour free bus的方式后,總算把所有疑問弄懂了。

到了T2(Terminal 2,2號航站樓),我看到問訊處又問了一遍city tour的登記處,那個服務人員很有禮貌地告訴我“就在我們的后面”。

終于,我找到了city tour的登記處,但因為沒有departing pass (離境飛機票),我最終還是沒能坐上巴士去游覽。


樟宜機場里看到的新加坡

這對我來說實在有些遺憾,不過我馬上調整了心態,回到C轉機區,確認我能夠拿到下一張離境飛機票的時間是下午4點,我最終放棄了坐車游覽新加坡的念頭(我的離境飛機是在晚上6點起飛,因而沒有充足的游覽時間)。新加坡的樟宜機場有多個轉機區,我問了D轉機區的工作人員后得知,我所搭乘的捷星航班在C區)。

回到D轉機區的休息區,上網時我發現了中文版的機場指南,覺得特別有用。指南里為乘客提供了類似應該在哪個區辦理登機手續,在哪里兌換貨幣,在哪里進行娛樂休閑等信息。所以,每到一個機場,首先領取這些資料,是非常實用的(如果你會在這個機場停留幾個小時的話)。

不能去游覽新加坡,卻給了我一個好好了解樟宜機場的機會。

我參觀了仙人掌園,向日葵園以及世界上首個機場里的蝴蝶園。機場里還有一個向日葵園,在尋找向日葵園時,發現了一種叫Xperience的服務,用電腦給自己拍了幾張照片發給了自己。


新加坡樟宜機場的仙人掌園


新加坡樟宜機場的蝴蝶園


中午11點,找到了T3(3號航站樓)的休息區,在免費休息區的電視大屏幕前的沙發上,比較舒服地睡上了一覺,還享受了按摩機的免費按摩。一覺醒來,已經是下午1點了。

醒來的時候,我突然有一種絕望般的感覺,匆匆忙忙地來了,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家;迷迷糊糊地睡了,還是在一個完全陌生國家……有那么一瞬間,我有點后悔自己為什么要做出這樣的決定,感覺一切都不在我的控制范圍內,包括我的目標和情緒。我仿佛迷失了方向,對完全未知的未來也感到害怕。我在問自己:我真的要去異國他鄉嗎?我真的即將飛往令我迷惘的另一個遠方嗎?……

可是,我顯然已經沒有退路,即使精神恍惚,我也不得不去面對現實。

樟宜機場的服務,真的是全方位為乘客著想,機場功能被最大限度地挖掘,帶給乘客最優質的服務,在里邊呆一天都不覺得無聊。對我來說,樟宜機場應該是一個不錯的旅游景點。記得以前在洛杉磯機場 (LAX)度過一夜,實在是沒啥事兒干,還凍了個半死。

我接著往前走,看到了免費電影區(先前在休息區看了National Geography國家地理的HD頻道),很多歐美人貌似很享受看電影的,都聚在一起看。在那里我發現了一個手機充電器柜子,里面包含各種手機型號的充電器。一開始我不知道怎么用。后來一個黑人告訴我要把鑰匙拿出來,再插上手機充電關上小門,充完以后回來拿就行了。那個黑人好像是美國人,美國式的熱情似乎已經成為一種風格,而且他們的英語聽著也不費勁。

臨近登機時間時,我逛完了所有有趣的地方。在大概四點5分到10分時回到C轉機區。在那里我看到了兩隊人,一隊很長,一看屏幕,原來是Jetstar的很多航班都在那里辦手續。

我在等辦登機手續時都是推著推車(中國、新加坡、新西蘭的手推車都是免費的,美國大部分機場是要收費的),不是很辛苦。正是因為這推車,我走到比較遠的D47登機門探路,也是比較輕松的。

借著登機前的閑暇,我來到24小時餐飲區,在一家店吃云吞面。在美國洛杉磯的中國城,曾品嘗過香港云吞面的美味,而且價格公道,就買了一碗。開始還有些猶豫,要不要吃這一頓中餐。當我拿到云吞面時,發現有雞肉、兩個云吞、還有青菜呢!滿足感涌上心頭,心想如果沒有中國的美食,我還真活不下去!離家才一天的時間,我就有點hold不住了,祖國的美食魅力太大了! 一切都仿佛做夢一般,其實,也就一天沒有家鄉的味道而已,卻好像過了一個世紀,孤獨感強烈地刺激著我。

中飯后,我在航站樓的休息室里找了個舒服的躺椅休息了一會兒。睡醒時,還在懷疑我是否在國外,當發現還是的時候,真的很想就這樣結束回家算了,或者是馬上找到一個人陪我。但是沒有,路很多時候還是要一個人走。在等去奧克蘭的飛機時聽到身后一個美國口音的女生說著英文,又在想:噢,我真的是在異國他鄉嗎?我真的即將飛去另外一個地方嗎?……

樟宜機場休息區的電視節目都配有中文字幕

候機室里有一些中國面孔,但遠比我想象的要少很多。在新加坡的經歷給我的最大印象是,為什么新加坡人都不會說中文,而且有那么多印度人?連最后幫我檢查行李與辦理登機手續的人也清一色的是印度人,這讓我仿佛站在了一個中間地帶。

登上飛往奧克蘭的飛機后,一開始我坐錯了位置。之前,我還在想著自己身邊會坐什么樣的人,是歐美人,還是中國人?把位置換好了以后,才發現兩種預想都不對,而是3個菲律賓小孩。兩個小男孩,還一個女孩。兩個男孩特別聰明的樣子,女孩笑起來聲音很甜,特別可愛。我拿出中國的明信片送給他們,他們看起來挺喜歡的,還問明信片上的毛筆字按什么順序讀。這個問題很專業,能感受到他們的求知態度。兩個男孩總有聊不完的話題,一袋膨化食品甚至妹妹的英文練習本都能讓他們說笑好久。

飛機上的溫度有點低,我身邊那個12歲男孩要到過道上拿包里的毯子,出去和回來時,都很有禮貌地說“Excuse me”,實在驚訝這么一個小男孩如此彬彬有禮,讓我思考為什么很多中國孩子很難做到這一點。我們有多少傳統的禮儀都在慢慢消失,亟待我們去補救。

用餐時,從12歲男孩那里得知,大部分菲律賓人不用筷子,而是用刀叉吃飯。這一路還是獲得了一些知識的。旅途中因為有了他們,不覺得很無聊。

2012年7月26日 航班到達奧克蘭的時間比我想象中要早,我都不敢相信自己已經到達遙遠的南半球了!

這一路都是半夢半醒的恍惚的感覺,而且是一路不祥的感覺。

果然不出所料。我跟著一行人來到Baggage Claim(取行李處)的地方等了近一個小時都不見我行李的蹤影,越等越慌。還有幾個人與我是一樣的遭遇。我不得已只能去旁邊的叫Sky Care的服務臺報失。這個過程中,我認識了來自惠靈頓的Craig,他在等待的時候還不忘分給我一些彩虹糖。Craig在惠靈頓當廣播臺播音員,這次旅行他去了很多個國家,他還說惠靈頓比奧克蘭好很多。總之,等待的過程中有一些同伴,總比一個人干等好很多。

來接機的是Jack(我在國內時,在打工旅行qq群里認識了Jack和他的朋友,他們托我從國內帶東西到新西蘭,可是給他們帶的大部分東西,都在我的行李箱里),他和我一起又去問了一名工作人員。據她說,可能由于轉機,行李還在新加坡,如果行李到達,我們不用再到機場拿,機場工作人員會寄給我們。

誰知道呢,這一切都是未知的,我心里很沒底。

行李的事只能先這樣了。Jack人不錯,和我走了很遠的路,來到國內航站樓,找領取免費2 degrees(新西蘭的一家通訊公司)的SIM卡的地點。得知已經被取完了以后,我們又回到國際航站樓,發現也沒了。服務臺的人告訴我們,可以去奧克蘭市里的各個i-site (問訊點,比如比如奧克蘭的一個景點Skycity的i-site)拿免費的SIM卡。于是,我們就回Jack停車的地方,打算去盧盧住的Nomads青旅。盧盧也是我在qq上認識的一個女生,我們說好了要結伴。

Jack把車停在了比較遠的Countdown超市門口,因為,機場停車收費比較貴,1小時約4至5元(本書提到的“塊”或者“元”均指紐幣,一紐幣大約合5元人民幣)。

我感覺Jack比較能吃苦,兩個航站樓走過來都沒有喊累。他還說要在奧克蘭待下來,真是夠有毅力的。

一坐上車,Jack就給了我一小瓶橘子味的汽水。因為在新加坡辦理登機手續的大廳里沒有飲水機。坐飛機時我又怕喝水需要另付費用,就沒敢要水,想起來真是有點后悔。所以,我已經整整10個小時沒有喝水,這一小瓶汽水,真如雪中送炭一般吶!

在從機場到奧克蘭市區的路上,我眼中的的奧克蘭的郊區就如同Topeka(美國堪薩斯州首府,我在大三時在Topeka交流學習)的翻版,一切都是平的,一眼望去連小山坡都沒有,就是樹比Topeka多一點。接近市區時發現很多路坡度很大,我都懷疑那些車是怎么開上去的。有些路坡度之大都超乎了我的想象。為了找Nomads的具體地址,Jack把車停在了一個坡上,我都擔心那車會滑下去。


奧克蘭的斜坡路


回到旅館的事也不贅述了,見到盧盧后她告訴我Auckland Public Library (奧克蘭公立圖書館)斜對面有個19元一晚的青旅,可以住。我讓她幫我看下電腦,自己去訂了房。去訂房時,我已經心灰意冷了,因為盧盧改變了主意,打算一個人找工作。就這樣,我沒有行李,也一下子沒了同伴,我真的不知道在我的面前有什么在等著我。

我的房間在4樓,要先用一個黑色的塑料片刷一下電梯里的紅燈,再按按鈕上樓,青旅的這個措施是為了保證安全。一進房間就看到一個阿拉伯樣的人跪在一條毯子上祈禱。其余兩個男人也讓我有點慌,而且他們說西班牙語口音的英語,我有點不太懂。整個房間有股怪味,有窗戶但是密閉的,都是男人,我怎么辦吶!這可是我平生第一次住男女混住的房間。

我別無選擇,只能硬著頭皮住下,眼前生存最要緊,還是想想怎么安頓下來!

后來,我跟兩個講西班牙語的男生閑聊起來,原來他們以前也是working holiday(打工旅行),我便向他們詢問關于超市和手機卡的問題,他們說反正他們也要去超市,就提議一起去。

這兩個人實在是好。我們先到2 degrees(新西蘭的通訊公司)店里,那里的卡要10塊。我們問店員哪里能拿免費卡,他也很熱心地告訴我們,可以去Quay街的i-site去拿免費卡。

我們先去了一個名叫Warehouse的商店,不過還真不像聽說的那么便宜,我買衣服都買到“肉痛”的感覺。買好衣服之后,我們去拿了Sim免費卡。

之后,他們又帶我去了有名的Countdown超市,他們中一個叫Ruben的對我說,門口貨架上的都是半價的。我看了一下,大部分是罐頭。買肉時,Ruben告訴我一般grounded meat(碎肉)和冷凍的雞肉比較便宜。我看到一包雞腿大概有十幾個,才7.9元。這里雞蛋的價格,比美國還要貴(在2010年大約每斤1.22美元左右),這里的蔬菜也同樣不太吃得起。牙刷和牙膏的價格和國內的差不多。

買完東西后,我發現了一個自助付款的機器,就去體驗了一把。


奧克蘭Countdown超市的自助付款機


我好心的新朋友們后來又陪我去2 degrees店充值。店員很善解人意,雖然要關門了,還是幫我充了值。這樣,我就有了在新西蘭的第一個手機號碼——0223033947。

回到旅館后,Ruben和另一個朋友Edgar去圖書館看書消遣了。

我整理完東西,想問他們怎么給電話充值,卻找不到他們了,我就帶著電腦去圖書館上網找信息。

忽然,一個中國人模樣的女生,拿了本《讀者》在我面前坐了下來。因為《讀者》,我很確定她是中國人,就和她聊了起來。她有一點臺灣口音,我就猜想她是不是來自臺灣或是福建。果然,她來自福建,叫陳嫻,是來奧克蘭讀幼教的。當她得知我丟了行李以后,很是同情,她還告訴我,在一個叫Skykiwi(天維網)上的社區論壇里可以了解工作和租房的信息。她還幫助我通過發短信的方式,給我的手機繼續充值,她說這樣比打電話充值方便許多。

接著,她馬上給了我她的名字和電話號碼,她可真是在我困境中的第一道曙光,這可一點都不夸張。一瞬間,我覺得我不再那么無依無靠了。后來,我上了她說的Skykiwi網站,馬上就找到一個看起來還靠譜的包餃子工作的招聘信息,發了一條消息給聯系人。

回到房間后,我發現了第二道“曙光”Lam(阿琳)。當得知她是香港人時,真是開心,又遇到中國人了。接著,馬上問她是否有轉換器。這個問題可是非常嚴重的,沒有轉換器,就算有了手機號,也不能和別人聯系。Lam馬上拿出了自己的轉換器,馬上就對上號了。真是太興奮了,我的手機能用了!

雖然陳嫻說可以在三姐妹店(一家很有名且便宜的中國商店,提供各種服務)或者日本人開的3元店買到,但是Lam的轉換器真是及時雨,省了我馬上跑去商店的麻煩,因為我對周圍還根本不熟悉。當Lam知道我行李沒了時,她第一時間打電話給香港的捷星航空詢問情況,實在感動啊。

因為我們兩人都還沒吃晚飯,就一同去廚房。我之前還沒去過,全靠Lam帶我,告訴我怎么用各種設施。(3樓廚房因為是公共空間,所以去3樓不用刷塑料卡。3樓還有洗衣機和干衣機。)

那天晚上睡覺時我穿上了白天買的15元的長袖衫,實在是薄。而襪子呢,因為實在太貴沒舍得買就把原來的一雙洗了盼望明天能干。我真是不希望在打工旅行還沒開始時就開始花錢。

到11點半時聽到下面有聲音(我睡上鋪),原來是兩個說西語的人睡足后要出去玩了,真是夠瘋狂。

我已加入“維權騎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權保護計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