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見慣?見慣不怪?沒錯,就是這個意思,原應司空見慣,不必大驚小怪。
? ? ? ? 說什么事兒呢?其實也沒什么事兒,至少沒什么大不了的事兒,倉央嘉措說“世間事除了生死,其他都是閑事。”我們這些俗人,可不就為了那些瑣事、閑事、俗事糾纏煩惱嗎?
? ? ? ? 一個朋友……(此處略去一萬字,特征過于明顯,描寫過于逼真,以防被人對號入座,造成更大不快)。
? ? ? ?朋友之所為稱為朋友,大致是因為某些方面有共同的看法、認識、或者價值取向;又或者對方擁有自己沒有的特質優(yōu)點,值得學習;又或者雙方因為共同的朋友,而成為了朋友……結識的渠道各不相同,但總歸應該是好于一般人的關系的。
? ? ? ? 朋友之間必定有一些交集,有交集就必定有事件發(fā)生,有人參與。可誰也不是誰的專屬,誰也不該指指點點要求朋友怎樣,更沒有辦法要求其他人不要對你的朋友怎樣怎樣……更何況,一切的一切起因或許只是因為某人的“一句話”。可這恰恰就是不愉快發(fā)生的源頭,大概就是因為別人(甚至是不相關的人)對你怎樣了,說了不中聽的話?還是有了什么樣的言行?現在想來,大多數還是捕風捉影、空穴來風的,這個朋友就冷言冷語,指桑罵槐,甚至莫名其妙的發(fā)脾氣,措辭激烈、與平時判若兩人,真是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總之,整個人變得稀奇古怪起來。
? ? ? ? 我沒做過的事,是不會去解釋的。這是我的原則。可這個朋友的脾氣實在是……古怪的可以,當我發(fā)覺TA變古怪的原因可能與我有關,那感覺實在是吃驚和無辜。不解釋吧,這是朋友,相處還算不錯;解釋吧,解釋什么?說那些不是自己做的事真的不是自己做的?別人說的那些話也跟自己無關?這不是此地無銀嗎?實在是沒這個必要。但,還是違心地做了解釋,解釋也就成了辯解,辯解也就升級為爭執(zhí),唉!盡管心里不痛快,盡管強壓心頭怒火……因為是朋友,因為感懷過往,我忍了。
? ? ? ? 但,于事無補。就算當時有了緩和,可過不幾天就又會翻出來,甚至變本加厲,愈演愈烈,一而再,再而三……不勝其煩。如今碰面相逢,這個朋友好像話也懶得說,瞧都懶得瞧一眼;甚至自己的關心問候,也換不來對方一點好聲好氣。不懂!如果我不是你的朋友,你還會不會這樣“冷口冷臉”的相對?就算是個陌生人,你又能怎樣“神情漠然”?可分明在別人面前你是那樣的熱情熱心,無私關懷;為何在我這個朋友面前就這么橫眉冷對,暴風驟雨?
? ? ? ? 好吧,或許你原本看錯了,或者終于認清了,我不再符合你的三觀,原來我是“這樣的人”,可就算你不打算再把我當朋友,有沒有必要這樣形同陌路?如果當初在做朋友之前,知道會有今天的局面,我寧愿我們不曾相識,至少不會出現如今的難堪。
? ? ? ? 對于朋友,不知道是不是也有人可以如此這般如翻書一般的翻臉無情。可你要知道,有些人是做不到的,因為從最初做朋友的時候,有的人就會傾注了感情、信任、理解、包容、接納,哪怕有了意外,也愿意去溝通交流,也能夠去換位原諒。始終堅信,面對爭執(zhí),首先退讓和致歉的是“天使”。
? ? ? ? 或許,你根本不缺我這個朋友;或許,你身邊的人也都是你的樣子;或許,對“這樣的人”你已經司空見慣,所以才有這樣的表達?可這都不是我希望的樣子。很抱歉,我的朋友,我跟別人不同,我也不是你想的那樣,睿智如你,終于也有犯錯的時候。
? ? ? ? 再或者,應該學會“司空見慣”的是我:這個世間,虛情假意太多,真心實在太少;或者,應該不再大驚小怪的是我:逢人只說三分話,未可全拋一片心。
? ? ? ? 可是,那不是我要的世界,也不是我要的朋友。在我的詞典里,“司空見不慣”,明月照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