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給幾個月不聯系的同學打個電話,一接通,她說在家里,我剛想張口說:“這么好,在家里舒服呢!”結果她先開口了:“我媽媽去世了……”雖然不見她,但能感覺到她臉上的憂傷,而我,一臉的懵逼,竟好幾秒不知道說什么好!
接下來我安慰了她幾句,便聊了聊她和男朋友的工作,還好工作和感情等方面還算順利,這通電話才顯得不那么尷尬。這種事情,安慰也是沒有用的,你永遠不能完全理解電話那頭那個人的感受,安慰,在此刻只是幾句客套話罷了。整個通話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她一直提醒我一定要趁著父母健在的時候好好孝順他們,甚至勸我趕緊回老家工作。我知道,她這是經歷了這事之后的真實感受,或許換成我,也一樣。我并不怪她嘮叨和有點強勢的語氣。
掛了電話,我想了好多。11月份,媽媽由于高血壓引發的頭疼很嚴重,甚至住了院。而爸爸卻不告訴我,媽媽也總是說沒啥事。我竟然也心大的沒回家看看他們。現在想想很愧疚。有時候自己的工作和家庭的確是沖突的,我們總是試圖解決這沖突,但通常的結果都是成就了自己,忽略了家里的老人,而他們也并不怪我們,這便使我們更加肆無忌憚。
第一次聽到身邊的同學跟我說這種消息,先是震驚,冷靜下來想想其實每個人每個家庭都會面臨這樣的問題,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那我們應該做些什么呢?有些人說應該每天給父母打電話,視頻;有些人說應該每個月回家看望他們一次;還有的人說工作就應該選在家門口,不應該太遠……等等。我想說,沒有什么應該不應該,每個家庭有特有的溫暖的價值觀,或許你的一個電話,一條微信便是他們的慰藉,偶爾拍張搞笑自拍就能滿足他們想你的心情,或許他們的一句鼓勵便是你工作的極大動力,這就是在盡孝!很多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發生,好的壞的,我們心里存有那份對父母的感恩,行動自然跟得上。
2016年,我回顧了一下,在家里待的時間居然不超過10天,我有點吃驚。2017年,我給自己定了個小目標:最少在家待滿10天!(真的不要笑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