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告訴我們,中國正在選擇新的中心城市-論雄安新區

文 | 春冰秋水

1

事實上在早期,都是經常遷都的,這種遷都,往往都是以一種「大都耦國」的形式發生的,尤其是商代,所謂的兄終弟及。

其實,是一王朝內的改朝換代,就是一個封弟的封地替代前一個國都。

當然,到了周代呢,因為搞的是嫡長子宗法制和分封制的混合,這二者就會發生一個動蕩的后果。

就是封臣庶孽替代嫡長的局面,所謂的曲沃滅翼等局面。

但是這本身就是一個現實的政治經濟的發展的結果:因為在早期的生態條件下,以及生產水平下,一個中心的生態承受力,是無法承受快速發展的一個中心區的人口和經濟的。

加之以是分封制,所以必然的結果,就是會出現由于生態承載力的空間而導致的中心轉移。

《左傳》的那個「大都耦國」思想,是人為地限制第二中心的出現,強調規格。

2

如果客觀地說,之所以搞分封制,除了是行政管理能力做不到,生產能力支撐不了那樣的一個上層建筑,也是為了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就是多個中心備份候選。

一個長久的王朝,甚至不僅僅要考慮一個區域內的生態承受力,還要考慮整個大的歷史時期的氣候變遷,與氣候帶推移同步的農業帶的遷移。

所以,像是周這樣的王朝,也會有遷到洛邑的東周,而這個洛邑,是周公作為接受諸侯朝見的宗周來建的,一開始就是第二中心。

周有兩個中心,一個是成周,就是鎬京;一個是宗周,就是洛邑。

周遷到洛邑,才把成周之地委于秦,秦人取之即為秦地。

到了五百多年之后,秦人強大后東收周室,其實是這一波歷史周期完成。

秦以后,主要是以郡縣制的行政建制,這個時候生產能力可以支撐這樣的一個上層系統了。

但漢的長安城,也僅僅支撐了二百年。

此后北方國家,都是在長安洛陽,以及洛陽周圍的許、鄴等地遷移。

3

到了隋代周,隋人放棄在龍首山以北的漢長安城,改在龍首山以南新建都城。

當時叫大興,后人還是叫長安。

楊堅仍然在山河以東建立很多行臺,由諸子充任,有一種不分封的分封的形態,楊廣初年還打了一仗。

但楊廣也建立了東都作為第二中心,還把江都作為第三中心。

楊廣是以長安統原來北周的區域,以東都統原北齊區域,以江都統南朝區域。

楊廣基本上設立了不止三套中央政府班子。

這樣不同的舊王朝區域的地方系統,就可以就近到各自的中心去進行述職等工作。而這也是楊廣要各處巡行的原因。

在某個層面上,我們可以認為楊廣的隋朝是一個以楊廣為共主的三個中心政府。

楊廣通過三個政府互相制衡。

然后楊廣自身還帶著一個更為強大的巡行政府。

楊廣在每個政府那里都安置了一個孫子,作為一旦有變時可以順位繼承的新的皇帝。

而這也是楊廣在江都被殺后,李淵會以關隴貴族統治長安,王世充會統治東都的原因。

因為楊廣是在江都被殺的,所以江都的安排被沖淡了,楊廣隨行的關隴軍把楊廣在江都的安置都殺掠一空。

這個時候另一件事,就是大運河的修建。

大運河在一定的程度上來說,保證了在以長安為都的背景下,可以調集全國的物力,包括江南的物力來支撐以長安為中心的上層建筑。

4

武則天與楊廣有相似處,所以武則天也跑洛陽去了,改東都為神都,直到她晚年準備交權回李家,她才回到長安。

到了中晚唐,隨著阿拉伯哈里發國家、吐蕃和回鶻對絲綢之路的阻斷,南方的經濟作用開始超越北方,長安的唐朝的存滅,其實都取決于南方的貢賦。

安史叛軍雖然兩次取得東都洛陽,但都只能以慘敗告終,根本上都取決于江南未肯納貢。

相反,在叛軍控制洛陽的時候,貢賦會繞道漢水,迂回供應到四川以及長安。

在后期的藩鎮割據中,河朔三鎮時叛時降,卻不能真正威脅唐朝生存,也是為此。

唐朝后期經歷多次高層動亂,包括被吐蕃兩度打進長安,以及涇原之亂等等,每次另立中央者,都失敗在于沒能取得諸鎮的貢賦。

而唐天子多次逃往奉天,但仍然能夠在奉天得到各地的貢賦,能夠支持其中央機構的運作,哪怕有的時候會維持得很艱難,朝不保夕。

也因此,每次唐天子一旦面臨風險就逃往四川,因為可以收得本地的資源,也可以收得貢賦。當然在四川收貢賦是象征性的,最關鍵是這些貢賦不會給了敵人。

從安史之亂開始,唐代的幾個重要的財賦官員曾幾次對漕運通道進行過提效,并且創造了幾條備案。

唐朝末年,黃巢所以可以一路攻打進長安,是因為黃巢是從淮南帶著貢賦進京的,而唐朝的防兵都已絕糧。

當黃巢進京之后,唐僖宗到了四川,這個時候,黃巢就把自己放進了絕地,而唐僖宗反而不用愁后勤了。

5

黃巢之后,運河沿線的藩鎮都有離心傾向,而貢賦運輸線以外的區域,都陷入了生存困境,所以會出現蔡亂。

然后因為對貢賦存余的爭奪,發生了淮南之亂。

唐朝想用朱溫即朱全忠來收拾運河生命線,任命為宣武節度使。

但朱全忠平定蔡亂之后,朱全忠就坐大了。

后梁滅唐,本質上就是對貢賦的截流。

朱全忠劫遷天子到洛陽的時候,應該并沒有想過要篡唐,大概只是想把中央機構遷到東邊,可以減少不少朝貢的負擔。

只是這個行為沒有退路了。

朱全忠與其西其北軍閥的矛盾,從根本上,就是截流了財政資源后,這些地區的財政補貼就沒有了。

所以這些藩鎮都表現得忠于唐朝,其實是想至少恢復在唐朝下的財政保障。

但是東南藩鎮對后梁篡唐都表現得無可無不可,是因為這樣可以減輕財政上繳額度。

據說在晚唐,發生一次河流改道,因為這次改道,汴州,即大梁,成為新的運河水路的中心,洛陽地位隨之降落。

而這是從后梁后晉后漢后周到北宋,都以開封為都城的根本。

6

宋人之所以失去幽州,又沒能阻止定難軍發展為西夏,根本的原因就是宋人想減輕財政負擔,而對于遼夏而言,需要用武力脅迫來強制宋人以歲幣的方式進行財政支持。

遼人曾經在947年打進后晉,然后直接統治,一場打草谷,打得飯都沒得吃,只好跑路。

所以1003年,蕭太后兵臨黃河到達澶州,最后與宋人媾和,就是對于遼人來說,真打下來,沒法子管理,還不如讓一個有效率的政府每年給自己交保護費保險。

也是因為這條運河,到了元人統治的時候,把運河取了個直,走了山東道。

所以從這時候開始,原來都是山東盜賊四起,變成了河南赤地。

到了明朝,就有了南京北京兩個中心,兩套班子。

這也是為什么李自成一進順天府,應天府那里福王就稱帝了的原因。

一整套班子在那里,至于有沒有用,是那個班子的人員問題,但是班子是滿員的。

事實上到了明清,基本上就是南直隸養北直隸。

所以太平天國占了江寧,改稱天京,對應的就是北京城里成堆地人餓死。

借著荊揚之爭的舊怨,湘淮軍平定了江寧,結果,就是湘軍控制了清朝的命脈。所以慈禧才要安插馬心貽,才出了刺馬案;然后慈禧反擊,才搞出了楊乃武與小白菜案。

7

江以南經濟系統,是江湖,就是長江及其支系水路,然后通過運河與北方中心相連接,所以江北是鎮江,江南是江寧。

但是由于對外開埠,原來松江府的上海在對海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加之英國人的海權的路子,通過海陸控制中國的經濟命脈,所以上海逐步取代了南京。

所以到了新中國,幾個重要的中心城市,北上廣深。

深圳是因為靠香港,是口岸作用,廣州是珠江口。

廣深之間的關系接近于南京與上海,但由于運河的停滯廢棄,南京無復當年的作用。

現在鐵路成為新的重心。

所以廣深其實是一個中心的不同作用下的二分。

由于中國高鐵的快速建設,中國正在發生新的地緣變化。

所謂的環渤海經濟帶,所以發展不起來,關鍵是沒有一個系統的主干,這要等環渤海高鐵建成。

但中國還在籌建延海和延邊兩條高鐵線路。這到底會帶來怎樣的地緣改變,實在還不好武斷地估量。

大勢如此,其實誰都很難改變,就像誰都不可能改變高鐵的高速發展。

而這個格局的改變,大概是會對一切舊有的既得利益。

在這樣的巨變面前,總有人撈得,也總有人會陷里面出不來,因為房地產不像股市,不是可以快進快出的地兒。

雄安是否能成為副首都,其實不重要,但中國正在選擇新的中心城市,這是很顯然的。

聲明:本文系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如有轉載需求,請公眾號(dudaoLtd)留言,與我們聯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邵武禾坪《黃氏大成宗譜·總譜》 (簡稱大成譜)世系 (供宗親研究修正稿) 黃明書 一世,昌意,...
    醉后揮毫筆有神閱讀 19,383評論 2 4
  • 看秋葉老師怎么拆書,了解一些新的知識點。1.定位圖可以利用橫坐標和縱坐標,找到別人專注的焦點,從而找到他們思維中的...
    houpanpan926閱讀 130評論 0 2
  • 爬一座山 趟一趟河 唱一首歌 寫一首詩 想要努力做好的事 想要到達的高度 寂寞如空城 深海似水 游 游 游 前方
    七月杏花閱讀 62評論 0 0
  • 摘要: CATIA是一款3D-CAD工程設計軟件,由于其3D建模及有限元分析功能,可以作為一種準BIM設計軟件。本...
    馬騁閱讀 4,980評論 1 5
  • 像雪天的車轍印,蜿蜒著流向遠方。 老友圍爐,一句“物是人非”,道破多年心緒。經年未歸的游子,臨近返程卻又期期艾艾、...
    寒君閱讀 205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