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對象:《通往財富自由之路》之《起步時,最重要的是什么?》(2017年5月1日專欄文章)
Step1.精彩摘錄
“速成”顧名思義,大抵上應該指的是“迅速成功”——那當然不可能了!因為絕大多數成績都需要時間的孕育,而時間可不會因為某個人的意志而改變其速度,對不對?
“元認知”是“關于元認知的認知,關于思考的思考”,那么“元教育”,就是“關于教育的教育,關于學習的學習”;元認知用來思考自己的思考是否正確合理,元教育用來實踐、檢驗自己的教育是否有效。
需要獲得某項技能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在最快的時間里,摸索最少必要知識都有哪些?然后迅速地掌握它們,在那一瞬間,任何人都完成了“快速入門”——屢試不爽。
學習能力也好、執行能力也罷,最終的核心只有一個:剛開始的時候,平靜的接受自己的笨拙。
接受自己的笨拙,理解自己的笨拙,放慢速度去嘗試,觀察哪里可以改進,再反復練習,觀察自己哪里可以進一步改進,再反復······這是學習一切技能必須的過程——關鍵在于:
1、盡快開始這個過程
2、盡快度過這個過程。
你要明白:寫的不好就不寫了嗎?寫的不好就不發表了嗎?還有一個小的博弈局很多人想反了:我寫文章寫的不好發出去,或者我英文發音不標準講出去······事實上,受傷的又不是我!
看一個人執行力夠不夠強,就看他在做的不足夠好的時候是否持續的做······
Step2.我的思考
本周,笑來老師只用了兩篇文章來闡述一個問題,那就是起步時,最重要的是什么?
很多人會說,最重要的是方向、方法等等。但是很多人還會在意說,我太笨了怎么辦?我沒做過怎么辦?別人笑話我怎么辦?······? 太多這樣無關緊要的想法束縛著你,到最后,你什么都沒有做成?
笑來老師本周的專欄就著重提到以下幾點,幫你矯正起步態度,重新確立方向:
一、放棄速成的想法,轉而考慮快速入門。
現在社會發展很快,很多人過于浮躁,急于求成。工作兩三年頻繁跳槽,剛學習個什么技能就想立馬成大咖,這都是不可能的。暫且不說成功,就是一件事情想要做好,都是需要時間的積累的。所以,想做一件事,首先你要放下速成的心態,轉換個想法,利用方法快速入門才是王道。
任何一項技能,都有最少必要知識,你要學會的是掌握最少必要知識,并且學會將其很好的運用,我相信你會學習的很快!
前幾天跟一位領導聊天,她就提到她教育孩子的一個方法。如果孩子想學英語,那就把孩子送到最好的輔導班跟著最好的老師去學習,一方面專業的老師會給孩子提供最專業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孩子也能獲得很好的教育,學習成果更容易顯現。這個故事給我很大的觸動,相比另一位參與聊天的媽媽,不舍得給孩子花錢報班,孩子自學學習不好還總是責罵,結果導致現在孩子厭學,沒有學習動力。兩位媽媽對于孩子教育的思路是值得我們每位家長反思的。既然你幫助不了孩子學習,那你可以給她提供你能提供的最好幫助,幫她搭橋,幫她找方法!
二、接受自己的笨拙
我們都知道,所有的東西都是從不會到會的。比如從小,我們還不會拿筷子的時候,不都是爸爸媽媽在旁邊一次次指導的結果嗎?所以,請你接納你的不完美,我們都是凡人,我們都需要學習。我們在學習一個新的知識和技能的時候都會做不好。所以,我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和耐心給自己,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斷的專注訓練,你一定會有所成就。就像文章里,李老師提到過,如果想學好英語,重要的不是學,而是用。多讀文章,單詞自然就會了;多讀對話,多模仿,口語自然就好了。所以,如果你真的想學好一個技能,除了前期的必要知識積累,你更應該做的是把注意力專注在改進上,每天進步一點點!~相信積累的力量!~
三、執行力:把做不好的地方持續的做
專欄里,李老師還提到一個新的概念,執行力。我們默認的執行力是指有效利用資源、保質保量達成目標的能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來自百度百科)。但是李老師又提出一點,執行力,也是要把做不好的地方持續做的能力。這里需要你有信心、有恒心,才能真的將你想做的事情做好。我自己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我的口語非常不好,是標注的Chinglish,為了改變我的發音,我給自己立下了目標,要求自己在趣配音上每天至少配音3部,就這樣從2月份到現在我都配音達300多部了,這個積累的力量真的非常的大。剛開始,我只是自己讀,有時候組長會給我點評,后來配到200部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我的配音收到28個贊,后來,慢慢的,每天都會收到點贊,這個對我來說真的莫大的鼓勵。所以,不要覺得自己笨,不要擔心自己說的不好,說的不好就多練,多學,積累到一定時間、一定量,一定會有所成就!
-------------- The end --------------
用文字記錄生活,用時間刻度生命。
我是一個愛生活、愛學習的吃貨,
希望我的文字能夠帶給你快樂和力量。
感謝你的關注,也希望能夠遇見同頻的你,
一起成長,成長為自己喜歡的樣子!
我是荷語微光,感恩和你遇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