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模式的問題,幾百人維護一個WAR包的模式,帶來了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1)項目團隊間協同成本高,業務響應越來越慢。
2)應用復雜度已超出人的認知負載。
3)錯誤難于隔離。
4)數據庫連接能力很難擴展。
5)應用擴展成本高。
改造的時間:
經過兩個多月的應用改造,用戶中心于2008年年初成功上線。
在14個月的時間內將原來單一應用的模式改造成為基于SOA理念的分布式服務架構。
多少人?
但集團投入的資源和成本其實是非常巨大的,甚至在特定的時間段內也停止了應用對前端業務新需求的響應。
這兩套SOA的架構:
1) ESB模式:實現系統間的互聯互通
2) “去中心化”分布式服務架構:擴展性是首要的。
“點對點的問題與困擾”
SOA的主要特性:
·面向服務的分布式計算。
·服務間松散耦合。
·支持服務的組裝。
·服務注冊和自動發現。
·以服務契約方式定義服務交互方式。
關于微服務
·分布式服務組成的系統。
·按照業務而不是技術來劃分組織。
·做有生命的產品而不是項目。
·智能化服務端點與傻瓜式服務編排。
·自動化運維。
·系統容錯。
·服務快速演化。
從本質上來說,“微服務”是SOA的一種演變
阿里巴巴分布式服務框架HSF
HSF服務框架包含以下主要組件:
·服務提供者。
·服務調用者。
·地址服務器。
·配置服務器。
·Diamond服務器。
HSF服務框架的工作原理:
·服務節點對配置服務器列表的獲取。
·服務的注冊發布。
·服務的訂閱。
·服務規則的推送
·服務交互。
HSF框架采用Netty+Hession數據序列化協議實現服務交互
·Netty加上Hession數據序列化協議實現HSF服務間的交互,主要考慮點是在大并發量時,服務交互性能達到最佳。
·Hessian是HSF框架中默認使用的數據序列化協議,在數據量較小時性能表現出眾,
構建企業微服務架構的問題:
·微服務化的應用架構如何進行有效的服務管控。
·分布式事務難題。
·自動化運維和平臺穩定性。
·微服務的服務設計。
·原有組織架構是否滿足微服務架構持續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