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騫:幸福的路在哪里

張騫,他開創(chuàng)了絲綢之路,收集匈奴和西域各國的資料,為漢朝后續(xù)的擴張奠定了基礎。作為西漢的第一位探險家,有誰知道,他最幸福的時光是什么時候呢。

奉命出使

公元前139年,25歲的張騫奉武帝之命出使。他的使命說起來很簡單:說服大月氏,一起抗擊匈奴。仔細分析幾乎無法完成。大月氏國在哪,無人知道,只知道向西遷移,具體位置,國內(nèi)沒有一人知道。向西尋找大月氏,可是當時漢朝向西的廣大區(qū)域在匈奴的控制下,被匈奴人抓獲,兇多吉少。張騫很清楚這些風險,可是決定以命相搏,帶著一百多人的使團出發(fā)了。此時的他躊躇滿志,覺得萬事可為。

初困匈奴

可惜剛走到河西走廊,就被匈奴抓獲了。因為張騫能說會道,匈奴單于沒有殺他。可是也沒有放他回漢朝。為了讓他能安心留在匈奴,在單于的授意下,張騫和匈奴的一位女子成婚。我無法體會張騫以怎樣的信念支撐自己十年之久。可是我可以斷言,張騫在匈奴的這十年,相對以后,是幸福的。有溫柔的妻子陪伴在側,伺候飲食起居,故鄉(xiāng)雖然在心中,可卻相距太遙遠。妻子在的地方,姑且算做第二故鄉(xiāng)。為了更深的了解匈奴,張騫有效利用自己和陌生人達成一片的特點,詳細記錄匈奴國內(nèi)每一處水源,弄清匈奴軍隊的特點,了解沙漠的氣候。雖然是在軟禁,不能離開匈奴,可是張騫利用自己的聰明,和匈奴人交流,全面了解匈奴。這為以后攻打匈奴提供了參考。

被困的張騫,就是通過對匈奴的詳細了解,為有朝一日離開做準備。身為妻子的她,知道丈夫的心思,可是沒有告發(fā)。而是默默支持。兩人相伴度過了十年。因為對這位妻子的記錄很少,我無從得知她的更多信息。相信他們曾經(jīng)策馬在沙漠,也相擁望月過,后來有了孩子,孩子的家教一定是張騫從小開始教起。善解人意的妻子,活潑可愛的孩子,普通人的幸福生活,張騫正在經(jīng)歷。當時的他一定沒有想過能找到大月氏,發(fā)現(xiàn)了更多的國家,更好的戰(zhàn)馬,還有因他而開始的貿(mào)易。他只是一個漢人,被困在匈奴,和許多普通的匈奴人一樣,妻子,孩子,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只有在夜晚月光下,失神地望著南方。

這十年,是這位英雄離世俗幸福生活最近的時候。

西域游列


十年后,張騫帶領剩余的侍從穿著匈奴的衣服順利通過關卡,向西行走,翻越帕米爾高原,經(jīng)過大宛,終于找到了大月氏,可惜的是大月氏只想和平生活,不想要戰(zhàn)爭。十年間,他抱著說服大月氏的信念,當信念遇到現(xiàn)實,才發(fā)現(xiàn)是虛幻一場。如果是其他人,肯定會因為失去目標,心念缺失,恣意妄為。可是張騫,轉而在西域各國游歷,一邊在等待大月氏心意轉換,等了一年多,大月氏依然沒有聯(lián)盟漢朝的想法。張騫只得返回。

回去的路上又被匈奴抓住,后趁匈奴單于奪位混亂帶著妻子一起逃走,公元前126年回到長安。回到長安,被武帝封為太中大夫,后因為隨軍有功,封博望侯。

好景不長,又因為作戰(zhàn)貽誤軍機獲罪被貶成平民。從此,張騫徹底遠離軍隊生活。

二年后,又被武帝派去出使烏孫,讓烏孫國返回故地,可是烏孫國王沒有同意,不過派使者攜帶財物和張騫一起返回。又一年,張騫去世。

他去世后,烏孫主動要求和漢朝和親,西域的其他國家也主動來建交,絲綢之路開始暢通。

這些張騫都看不到了,回頭看他這一生最幸福的時光,最接近真實的人的時刻,不是克服困難穿越高原,不是用盡心力在各國斡旋,不是因功封侯,而是和那位匈奴妻子在一起的那十年。如果張騫沒有逃出來,而是留在匈奴,平凡夫妻,相伴到老,無人記得,何嘗不是另外一種幸福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鳳九聽到織越的質問也不答話,仍舊不吭聲的站在一旁。 織越見到鳳九擺出任人魚肉的樣子很是看不過眼,但是在帝君面前也不...
    無名字閱讀 9,581評論 7 49
  • 詞匯 resuscitation n.when someone or something is brought b...
    Jennie的備考筆記閱讀 554評論 0 0
  • 處暑,雨過天晴,金色的陽光濃稠似實質,蟬聲已遠,翠葉猶寒,街上已有賣月餅的了,忽然覺得夏已遙遙,而秋將近。將紗裙洗...
    艾音閱讀 222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