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讀感悟:那些高效人士的方法

積極主動的態度

如何才能高效的做完這張表?

如何高效的談戀愛?

如何高效節約時間?

如何高效完成計劃?

如何高效...

我們在尋求高效的方法來達到目的時,總是會產生各種疑問,好像每件事情都有章法可尋,于是我們苦苦尋求各種答案,把他人的成果拿來用,卻沒有自己總結出一套適合的方法。所以遇到新問題依然對外求助,世上有捷徑嗎?我想是...沒有的!有的只是態度!

對,一個積極主動的態度!不要給自己設限,在合理的范圍內勇于嘗試,最忌諱的就是自我否定和自我懷疑。

小靜很想做一份銷售的工作,但是父母希望她選個文職類的工作,加上覺得自己不善于表達,唯恐勝任不了委婉拒絕,轉而從事一份文員的工作,向父母說的那樣覺得還是文員的工作比較體面。

而小雨和小靜兩個人的天資差不多,小雨比小靜更想做這份銷售的工作,雖然自己沒經驗還是想敢嘗試,經過三年的努力,小雨的業務做的是蒸蒸日上,而且越做越帶勁,工資也因為業務拿得多提成也相當豐厚。

而小靜呢,還只是個文員,看著小雨越來越優秀,通過三年的磨練說話做事都很麻利,小靜內心羨慕不已。

人與人的差距往往就在一念之間而產生,如果小靜一開始愿意嘗試,打破自己的限制,也許能活出不一樣的人生來。


以終為始

之前有看過一篇關于周迅寫的《想想十年后的自己》,她的成功源于老師和她的一次談話。

  那是1993年5月的一天,教我專業課的趙老師突然找我談話:“周迅,你能告訴我,你對于未來的打算嗎?”
  我愣住了。我不明白老師怎么突然問我如此嚴肅的問題,更不知道該怎么回答。
? ? ? ? 老師問我:“現在的生活你滿意嗎?”我搖搖頭。
  老師笑了:“不滿意的話證明你還有救。你現在就想想,十年以后你會是什么樣?”
  老師的話音很輕,但是落在我心里卻變得很沉重。我腦海里頓時開始風起云涌。沉默許久,我看著老師的眼睛,忽然就很堅定地說:“我希望十年后的自己成為最好的女演員,同時可以發行一張屬于自己的音樂專輯?!?br>  老師問我:“你確定了嗎?”
  我慢慢地咬緊著嘴唇回答:“Yes”,而且拉了很長的音。
  老師接著說:“好,既然你確定了,我們就把這個目標倒著算回來。十年以后,你28歲,那時你是一個紅透半邊天的大明星,同時出了一張專輯?!?br>  “那么你27歲的時候,除了接拍各種名導演的戲以外,一定還要有一個完整的音樂作品,可以拿給很多很多的唱片公司聽,對不對?”
  「25歲的時候,在演藝事業上你就要不斷進行學習和思考。另外在音樂方面一定要有很棒的作品開始錄音了?!?/blockquote>
  「23歲就必須接受各種培訓和訓練,包括音樂上和肢體上的?!?/blockquote>
  「20歲的時候就要開始作曲,作詞。在演戲方面就要接拍大一點的角色了?!?/blockquote>
  老師的話說得很輕鬆,但是我卻感到一陣恐懼。這樣推下來,我應該馬上著手為自己的理想做準備了,可是我現在卻什麼都不會,什麼都沒想過,仍然為小丫鬟小舞女之類的角色沾沾自喜。我覺得有一種強大的壓力忽然朝自己襲來。
  老師平靜地笑著說:「周迅,你是一棵好苗子,但是你對人生缺少規劃,散漫而且混亂。我希望你能在空閒的時候,想想十年以後的自己,到底要過什麼樣的生活,到底要實現什麼樣的目標。如果你確定了目標,那麼希望你從現在就開始做?!?/blockquote>

寫得很樸實,也很感人,事實就是一個人生如何規劃的問題,也就是宏觀的前瞻性的問題。用在人生中,應該早早地規劃自己的人生,用在目標中,應該明白現在馬上要做的事情,而不是想著還有時間以后慢慢做。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

每天都會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們要學會分辨出四層關系:重要必須、重要不必須、不重要必須、不重要不必須。

這樣可以把必須且重要的事情歸類,重要且必須的事情,比如每天6:30前醒來看晨讀、完成每日晨讀感悟和每日話題。

重要不必須的事情,比如每天要看書,7月做的目標里面劃分到每天需要完成的閱讀量。

不重要必須的事情,比如每天吃飯,刷牙洗臉、洗澡

不重要不必須的事情,追劇、看電影、逛淘寶、刷朋友圈...

看!這樣清楚明白,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哪一種分類,當然人活著不可能每天都這么標準,適當做出調整會更高效。

我六月的目標完成的不是很好,該看的書都沒看完,還是自己目標定的太高了,要結合自己實際情況來,有些書晦澀難懂很難看得進去,所以不如轉換目標改為其他有趣書來看,這樣看書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


今日晨讀書籍《高效人士的七個習慣》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