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從來都不是簡單的事

我的支教,我的大學

支教前期感想

看完支教公益片《村小的孩子》,我已淚下。或許大家可能不知道為什么我對這次的支教那么上心,大家可能也無法理解為什么我從沒想過放棄。因為這是我的夢想,一個小學五年級種下的夢想,我大一的活動表面 很多,但除了班長,我只加入了學校的一個協會--彩虹助學協會,并接受了他們一年的培訓和工作指導,我所為的就是在大一的暑假完成心中9年的夢想,由于點亮英語一些學習時間的沖突,不能夠參加后期彩虹的每一次計分考核,最后試講成績前5,卻由于所謂的“制度選拔”,因為一些跑步的項目,總成績沒能達到要求,那天,我試著找到了所有的負責人,副會長,會長,但是還是與夢想擦邊,那天是我大學的第一次哭泣,我為之準備了那么久,整整9年。

但是我從不放棄自己的初心,那天6點半起床看了這紀錄片,我當時的情況和片中的蔣恒兄弟很像,包括父母情況,家庭情況,教育情況,師資情況,因為我一歲的時候,家里欠下許多債務,父母將近十年沒有回家過年,家徒四壁,爺爺今年65歲了,依然在村里種著22畝天,年年生大病住院,有時家里叫不住,他偷偷放棄注射藥水做班車回家抽田里的水,第二天又趕到市醫院掛水,我當時也是每天6點或是5點半被趕早干農活的爺爺叫醒,之后騎著比自己高兩個頭的自行車騎5里山路去趕7點半的早讀,我的一個老師負責兩個年級的語文和數學,但是我們就那樣過來了,一直到初中,我才知道了什么叫做玩具。看完后,我的淚又留下了,中國有2.5億農民工和6100萬留守兒童,我就是留守兒童,那時都是提前一天把菜放在罐子里,第二天回學校打飯吃,可能菜早就熱壞了。直到5年級,來了一個縣里的青年老師,第一次有人叫我們唱歌,唱的是《感恩的心》,還有手語,這也是目前唯一一首我記得完整歌詞的歌,9年了,從未忘記。當時,我就想,不管能不能上大學,也要去做同樣的事,所以初中三年,想當教師的夢想扎根陪伴。

我的故事與辛酸說不完,但我反而更加留戀和懷念以前留守兒童的日子,沒有大城市的影響,加上初中教育把之前拉下的教育都補了上來,但那種留守兒童特有的純真和虔誠永遠刻在了我的骨子里,現在留守兒童擁有自己的優勢,城市孩子確實很優越,但是太優越了以至于失去了孩子應有的樣子。我小學轉了六次學,各個學校都呆過,發現在農村的日子,最苦也最甜,因為我知道期待的味道,我知道家里晚上8點爺爺奶奶還因為摸黑割稻子抽水沒回來,我一個人在門口張望直到出現熟悉的佝僂的身影的幸福味道,我知道沒有飯吃可以到村里的人家吃飯,別人家各種飯菜的味道,最后還是自己家沒有放肉的青菜好吃的味道,你們在電影里看到的,確確實實就是我的童年,一個江西最貧困縣的留守兒童的真實情況。

支教的路上走來,我鄙夷那些不帶著愛支教的各種愛與組織,而我的初心,只是為了報恩,社會給我的,等我有了能力后,定會報答,我知道,懷著怎樣的心去支教,就會有怎樣的收獲。

支教回來的感想

支教回來,有個朋友很驚訝地說:“你真去支教了?你說,支教就這么十來天,一晃而過,你會有什么收獲?回來幾天了,你又記得多少呢?”

我會記得,生命中,有些人,有些事,當它曾經叩問過你的心,深刻如此,記得當如是。

我記得,第一天我們冒著大雨來到了楊泗,那天我們風里來雨里去,但我們依舊快樂著。

我記得,隊員們第一次站上那個講臺是多么的忐忑,我怕我教不好他們,不能給他們知識,但他們的積極給了我莫大的鼓勵與信心,我愛這樣一群活潑的孩子,

我記得,每天中午和每天晚上的會議,我們會把每天自己別人上課的優缺點毫無保留的指出來,正如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遠,只有團隊才可以把一件事真正做好。

我記得,在支教日子的一個傍晚,我在宿舍門前的過道上向前方眺望,前方是一片良田,良田的盡頭是山,是渺茫的大地,再上面是天,天的邊緣是遠處的天空中是一團團無規則的云,帶著神秘的笑容,更格外透露著和諧的情調,那時,在風的牽引下,一處角落自成一幅圖畫進入我的視野:汨羅江,晚霞,熟悉隊友的身影,多么愜意的風景,多么祥和的感覺。

一起生活的日子

一起生活的日子,點滴的平凡是如此珍藏的記憶。

我記得旺仔的課堂上,孩子們總是那么得活躍。作為一名手工制作的老師,在手工課上,他們的認真和積極讓我們很滿意。雖然有時候他們很頑皮,總是喜歡直接站起來,甚至走到別人的位置,還特別喜歡跑上講臺問旺仔老師:“老師,是不是這樣折呀?”。但我知道,他們是對手工折紙的熱愛,是渴望得到我對他們的聰穎和乖巧的肯定。我們收到了他們用心的手工 禮物 ,心中承載著喜悅和感動…

我記得,有孩子抱著我大聲哭著說:“建哥,我舍不得你走,你別走可以嗎?我不想你走,你一直留下來好不?你還會回來看我們嗎??”,”我們聽說你是姐姐哥哥們的頭,把你留下,他們就不會走了,你不要走,好嗎?不要走……”

我記得,我提出要中林搞(隊友們,還是“搞“字有力量~~)一場感恩演講,同時也把感恩教育作為支教的主題,中林經常一起或獨自,和小白,和我們,準備修改到2,3點,之前準備了一個月,也只有中林可以明白,一個月準備一場1個半小時的演講時怎樣的幸福和充實。這是我們支教的特色,也感謝提意見的導師們,感謝校長,casey老師,感謝小米姐,感謝各位家訪的家長還有一位湖大文學博士生導師等等。有時候,一路走來,最美的是風景和路上的人,真的。感恩這個世界!!!

我還記得周琪在教一二年級的孩子唱《感恩的心》的時候,在樓上聽到小朋友用生命唱歌,所有隊友都哭了,不知道為什么,不說情感,總感覺有一種神奇的力量,,我們在孩子們身上感受到了,是他們喚醒了我們,點亮了我們。周琪晚上說,這是一群值得去愛去珍惜的孩子。

我記得,一次淑華在上三四年級的科學課的時候,說種子不需要泥土也可以發芽,只需要水,氧氣,充足的陽光。下課每人發了一個一次性杯子,和是的餐巾紙和一粒綠豆種子。但萬萬沒想到的是,中午,他們冒著烈日,在太陽底下,把杯子舉得很高,自己在太陽底下曬,只是因為種子需要充足的陽光,他們想快點看到成果。我們中午開會的時候,感慨萬千,我們大學生真的有很多需要向孩子們學習,一種真,一種對學術的尊敬。而在我們離別的時候,很多孩子高舉著發芽的綠豆,展示給我們看,給我們看。

收獲

收獲,并不意味著一定要得到什么。這9天,孩子們在成長,我們為孩子們帶來趣味的見識;我們也在成長,楊泗的孩子給予我們獨特的感受,孩子們一聲聲稚嫩的童聲“建哥哥”稱呼著我,給予我們親近而溫暖的肯定。我們真的在收獲。

在其中,作為負責人,考慮的事情很多,收獲大的還有就是我們的團隊,在之前,可能彼此不是很熟悉,但這段風雨走過來,一起笑,一起玩,一起認真的開會,一起負責的備課,盡管這些日子都遠去了,現在看著照片,依舊心里暖意升起。大學會有一群人,懷著同樣的初心,做著一樣觸動心靈的事,很感動,很值得。

思考

其實,我也一直在思考著:“支教,到底能給大家帶來多少收獲?包括孩子們,也包括我們這群哥哥姐姐們。現在,看著屏幕中歡笑的課堂,溫暖的支教生活,心想:支教能讓孩子們在愉快的課堂中感受學習的輕松,能讓我們大學生真正體驗團隊的生活,這該是多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真的去支教了,一開始的我依然懷著這份暢想去踐行一個志愿老師的責任。可在支教臨近結束的這幾天,我心中隱隱約約地有些不舍更不安的情緒,我想:“人生固然過客無數,人與人不過在認識和相知中匆匆相處,在未知的人生征途中,也許這個匆匆是一段時間,也許就只是屈指可數的日子而已。支教,也是一個匆匆的相處,我們對孩子們而言難道不是突然闖進他們世界的一群過客嗎?這樣,在他們的世界留下了幾天印記就走了,有必要嗎?這印跡對于孩子們漫長的人生之旅無疑只是匆匆一瞥,那我們陌生的闖入會不會是對童心的傷害呢?我們的一些不屬于,不適合他們的東西又會留下什么印象……”當孩子們問我們要聯系方式,一直在加我們幾位的QQ時,有人說了一句:“支教都要結束了,加他們的QQ有必要嗎?”說真的,我、孩子們還有支教隊的小伙伴們,我們都是彼此在支教相遇相知的有緣人,細細想想,不正是“別管以后將如何結束,至少我們曾經相聚過/只要我們,曾經擁有過,對你我來講,已經足夠”,我們很坦然地結束了我們的支教生活,不是難舍的淚別,而是一如平日的親切的言語和歡笑,不舍和珍惜都很小心地存放在心里和記憶里。

9天的生活,深深地格在我的記憶中,是我人生中一次珍貴的行走……

附上這次支教活動的網上貼吧宣傳和報道地址

http://tieba.baidu.com/p/3145616737(更多細節,會有全程的活動記錄哦~~)

支教回來后一周的感想

從平江支教回來一周,一直不敢發些什么,照片上傳了2738張支教圖片后,就一直在想,這種前期聯系踩點,之前社會募捐,后期只有7到9天的認識和相處的支教方式,帶去的只有書籍和器材之類的,這些可以給孩子們真正帶去什么。這幾天,開始孩子們天天問“在嗎?在嗎?”我都不忍心回,我怕我會許下什么承諾,現在過去了5天,一切都歸于平靜,湖大一些支教15天的支教活動的伙伴也回來了,看著彩虹里的朋友發的一些感言,大同小異。突然很感謝彩虹協會教會我的一些支教的想法,在楊泗的時候考慮的比較全面。感覺需要說些什么。

四天前的晚上參加了一個長沙的沙龍活動,一個全國聞名的長期支教團隊—天使支教(柴靜曾采訪過的德國盧安克先生的團隊)主講,我坐在負責人旁邊聽了3個小時的分享,一些中年朋友聽得落淚,他們堅決反對一切大學生支教,圍繞“留守兒童真正需要什么?”展開了分享討論交流,有一位財專的大三學姐慶幸,在支教前考慮再三,放棄了上周的支教。就我而言,聽到一些對支教的,對教育的精辟認識,我自相形愧,于我而言,支教源于我的一個報恩的念頭,想為社會做些什么,是一個藏在自己心中的夢,至于別人的一些其他各種目的的初心我就不說了,就我而言,很是羞愧,我有為了這種幫助是為了滿足自己想幫助別人的想法,是為了滿足我自己的虛榮心而去支教,可能我還沒有到為了鍛煉能力,為了積累社會經驗而去支教的程度,但是大一支教,確實欠妥,看著,聽著德國朋友蒙志合帶來的德國教育,我內心一直很糾結,到晚上2點都不敢寫出來,我在想,過了一段時間以后,我們給孩子會留下怎樣的不好的影響,中國缺少真正的教育,甚至,我們聽到了“真正需要教育的是家長,是老師,是一些社會好心人士”。回來想想,很多東西都很空蕩,語言文字的力量很有限,從盧安克的天使支教受到啟發:重要的不是說什么,而是做什么。

現在 我不知道該說些什么,想起中南教授和我說的,“你們大學生,不應該參與教育,畢竟這不是你們的事。”天使支教(長期支教)負責人李磊說,“大學生,為了自己的一些私心(可能包括我在內很多人都不會意識到,并樂此不疲),去做這樣的事,倒不如去工廠實習,這樣對大學生的幫助更大!”

教育永遠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我確實欣賞支教的大學生,但是,“現在在教育界,支教的名聲很差,大學生支教是很爛的一批,而長期支教是還沒有爛到那么徹底而已”我相信,這是發自肺腑的疾呼,我相信,中國的農村,其實真的是什么都不缺,只缺鄉村教師,缺少那么一批,用心辦教育的年輕人。

今天傍晚,和一個支教半個月的社團負責人聊了很久,也知道了彩虹和fly協會的一些情況和問題,感覺我們的楊泗支教還算可以的。但我突然意識到李磊老師講的”以人為本,言傳身教“是多么的重要,現在我知道了為什么有人會覺得沒去支教很值得,我明白了為什么他會反對一切大學生支教,我理解了,但晚了,每年中國有多少大學生參與支教,是抱著各種心態去的,不說好的,馬馬虎虎的有,但因為自身能力造成惡性影響的又有多少?我隱隱感恩我的留守生活,感恩在路上幫助我的那么多人,也許,每人的感想會有不同,但是,支教回來,我的收獲滿滿,我的支教,挺贊的!!!

我都不知所云了,我希望,支教前后的人和事,可以將我的心洗刷,歷練,剩下本心。

后記:這是2014年7月30號寫的,現在過去快9個月了,近期有一個關于這個的演講,想起往事,感慨又有很多了。真希望,勿忘初心,天使們,可以更好的成長!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