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基礎入門(新版)”實驗報告
Linux 系統簡介
Linux基礎入門(新版)實驗報告
實驗所得
1965 年,Bell 實驗室、MIT、GE(通用電氣公司)準備開發 Multics 系統,為了同時支持 300 個終端訪問主機,但是 1969 年失敗了;
剛開始并沒有鼠標、鍵盤,輸入設備只有卡片機,因此如果要測試某個程序,則需要將讀卡紙插入卡片機,如果有錯誤,還需要重新來過;Multics:Mult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ervice;
1969 年,Ken Thompson(C語言之父)利用匯編語言開發了 File Server System(Unics,即 UNIX 的原型);
因為匯編語言對于硬件的依賴性,因此只能針對特定硬件;
只是為了移植一款“太空旅游”的游戲;
1973 年,Dennis Ritchie 和 Ken Thompson 發明了 C 語言,而后寫出了 UNIX 的內核;
將 B 語言改成 C 語言,由此產生了 C 語言之父;90% 的代碼是 C 語言寫的,10% 的代碼用匯編語言寫的,因此移植時只要修改那 10% 的代碼即可;
Linux 平臺:要說 Linux 沒有安全問題,那當然是不可能的,這一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相對來說肯定比 Windows 平臺要更加安全,使用 Linux 你也不用裝某殺毒、某毒霸
兼具圖形界面操作(需要使用帶有桌面環境的發行版)和完全的命令行操作,可以只用鍵盤完成一切操作,新手入門較困難,需要一些學習和指導(這正是我們要做的事情),一旦熟練之后效率極高。
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Windows 能做到得它都能,Windows 做不到的,它也能。
1977 年,Berkeley 大學的 Bill Joy 針對他的機器修改了 UNIX 源碼,稱為BSD(Berkeley Software Distribution);
Bill Joy 是 Sun 公司的創始人;
1979 年,UNIX 發布 System V,用于個人計算機;
1984 年,因為 UNIX 規定“不能對學生提供源碼”,Tanenbaum 老師自己編寫兼容于 UNIX 的 Minix,用于教學;
1984 年,Stallman 開始 GNU(GNU's Not Unix)項目,創辦 FSF(Free Software Foundation)基金會;
產品:GCC、Emacs、Bash Shell、GLIBC;倡導“自由軟件”;GNU 的軟件缺乏一個開放的平臺運行,只能在 UNIX 上運行;自由軟件指用戶可以對軟件做任何修改,甚至再發行,但是始終要掛著 GPL 的版權;自由軟件是可以賣的,但是不能只賣軟件,而是賣服務、手冊等;
1985 年,為了避免 GNU 開發的自由軟件被其他人用作專利軟件,因此創建 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版權聲明;
1988 年,MIT 為了開發 GUI,成立了研發 XFree86 的組織;
1991 年,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生 Linus Torvalds 基于 gcc、bash 開發了針對 386 機器的 Linux 內核;
1994 年,Torvalds 發布 Linux-v1.0;
1996 年,Torvalds 發布 Linux-v2.0,確定了 Linux 的吉祥物:企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