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原則: 不要把研究商業當成研究經典物理學。
物理研究大概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對客觀世界有一個觀察。 接著,根據對客觀世界的觀察,總結規律, 用各種方式描述某種現象。再之后,驗證。簡單來說,這個世界上任何人都能提出各種對客觀世界的解釋,甚至總結規律,但是你總結得對不對,還得用實踐來檢驗。過程就是:觀察世界——提出假設——驗證假設 。
這過程其中蘊含了兩個關于我們這個世界的基礎邏輯:一是嚴格的因果律,二是定律的可重復性。
嚴格的因果律說的是,萬事萬物的發生都有原因,是原因導致了結果。比如,一個蘋果存在,你把它扔到了天上,于是它掉到了地上。如果這個蘋果不存在,或者你并沒有扔它,那么蘋果掉在地上的這個結果也就不會存在。換句話說,只要你湊齊了所有的初始條件,執行一遍這個物理過程,那么結果就是必然的。什么是定律的可重復性?簡單來說,任何人在任何時間站在地球上往上扔一個蘋果,它都一定會掉在地上,這個結果是可重復的。不管是牛頓在幾百年前扔,還是美國總統在白宮扔,還是我來扔,都沒有區別。換句話說,一旦有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武器,你就可以非常大膽自信地和人說,現在只要你向上扔蘋果,它一定會落下來。結果是非常確定的。這兩個邏輯是日常生活中最習以為常的兩個邏輯。
物理是科學,研究的是客體。而商業不是科學,商業是人與人主導的。人是多變得,人又受各種各樣的環境因素影響,人的心思瞬息萬變,充滿了不確定性,無限可能性。而商業的最大魅力就是其不確定性和無限可能性。就像人的一生,看似曲折漫長、荊棘密布卻又可能柳暗花明,看似獲得巨大的成功但同時危機也如影隨形,商業的核心在于創造價值和實現互利。任何學科的知識都只能窺探商業世界的一角,商業是自認與人性、社會與組織相互適應、碰幢、迭代發展的過程。所有商業上的興衰都如出一轍,又都是被千千萬萬的因素影響著的。作為觀察商業、分析商業,要去盡力總結、發現規律、學習借鑒,但是,不要把商業當成物理。我們是不能按照總結物理定律那樣總結商業。奧古斯特·孔德說過“知識不是預見,但預見是知識的一部分”。羅胖說過:我們研究歷史,只為解決現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