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坊間流傳的國際孤獨等級表:
圖片發自簡書App
孤獨真的可怕嗎?真的讓人避之不及嗎?
有一位作家說:“哪里有人會喜歡孤獨,不過是不想失望罷了。”
其實人有時選擇孤獨,不過是不想讓別人失望罷了。
孤獨是一種客觀狀態,孤身一人、內心圓滿、自成天地,與寂寞不同,寂寞是一種主觀狀態,內心清寂寒冷,渴求陪伴和知音。
孤獨時,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無需顧慮別人的感受,無需遷就別人的時間。比如逛街,想看啥就看啥,不必擔心別人對你關注的東西會感到無聊;比如吃飯,不必為了口味的問題,勉強他人或委屈自己。
更重要的是,只有在孤獨時,才能難得地清醒,才能與久違的自己相遇,才有機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人們常說,一個幸福的人是真正活成自己的人,倘若沒有孤獨的時候,該如何發現自己呢?
與他人相處是面鏡子,映照著自己的各方面,如果身邊始終有人圍繞著,將是無盡的吵雜和重疊的鏡像,看見無數個自己,雜亂無章,這時,你需要獨處沉淀以看清并進一步了解自己,如若沒有獨處時間,人會越活越累,到死也不知生為何物。
孤獨是需要具備內心力量的。如果你害怕孤獨,畏懼獨處時的空落,就該想想你是否把自己過多地寄托在別的人或者事情上,害怕、逃避自己,實際是因為自己的精神世界過于虛空。
選擇孤獨的人常常具備強大的內心力量和堅定的內核,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和不要什么。比如獨自在瓦爾登湖生活的梭羅,比如“要么孤獨,要么庸俗”的叔本華。
其實孤獨并不可怕也不可恥,人生而孤獨,很多事情,都只能獨自去面對,其他人也許能或多或少地提供幫助、安慰,但漫長的黑夜還是要獨自走過。時常給自己勻出獨處的時光,美妙的、與內在靈魂對話的時光,讓人更接近和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