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岳飛抗金
北宋王朝后期積貧積弱,宋徽宗趙佶在位時,重用大批奸臣,弄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國將不國。與此同時,新興的金朝日益強大,實現滅遼的目標后,金朝轉移兵鋒,大舉侵宋。公元1127年,金俘獲了宋徽宗、宋欽宗,北宋滅亡,留下了奇恥大辱的“靖康之變”。宋徽宗的第九個兒子康王趙構逃往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稱帝,建立了南宋帝國。
岳飛就生活在這樣一個烽煙四起的亂世,他主動承擔起保衛中原的使命,給后世演繹了一出“盡忠報國”的歷史大戲,給人類留下了千古忠魂。
岳飛在出師北伐、壯志未酬的悲憤心情下寫的千古絕唱《滿江紅》,至今令人蕩氣回腸。他率領的軍隊被稱為“岳家軍”,人們流傳著“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名句,這是對“岳家軍”的最高贊譽。
神將出世
岳飛于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出生在河北相州湯陰(今河南湯陰)一個貧苦農家。岳飛降生那一夜,有一只像鵠的大鳥從東南方飛來,在寢室上飛鳴。父親岳和覺得不尋常,因此便給他取名“飛”,字“鵬舉”。
岳飛出身農民,家境貧寒,他刻苦學習《左氏春秋》、孫子和吳起兵法,習練武藝。長大成人后,岳飛力氣非常大,能操拿300斤的弓,能拉開8石的力弩。
岳母刺字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金,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公元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岳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么打算?”岳飛答:“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盡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么,如果連針都怕,怎么去前線打仗!”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后用繡花針刺了起來。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從此,“盡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后背上。
百戰奇功
靖康元年(1126年)岳飛投軍抗金,因屢立戰功被宗澤提拔為統制(大致相當于現在的軍長)。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高宗皇帝即位,改元建炎,岳飛不顧當時位卑職小,上書數千言期望皇上能趁金兵尚未立穩中原,親率六軍北渡,鼓舞將士士氣將金兵趕出中原,卻被認為越權而遭解職。
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宗澤亡故,金將完顏宗弼再次南侵,北宋首都汴京(今開封)殘破,盜賊王善、曹成、孔彥舟等合兵五十萬,進攻南熏門。宋軍大潰,高宗逃亡。岳飛時任江淮宣撫使司右軍統制,僅率領八百兵士,眾皆怕寡不敵眾,岳飛說:“吾為諸君破之?!币皇殖止?,一手拿著長矛,直沖敵陣,銳不可擋,賊亂,大敗之。
同年冬,金人大舉兵,杜充終日宴居,不省兵事,閉門不戰,諸將屢請,杜充仍不理會,岳飛淚流被面,力請杜充出視師?!跋喙炔还涫?,能讓諸將盡心為國嗎?軍土都不盡心為國,金陵失守,你還能高枕無憂嗎?我岳飛孤軍為國,也無補于國家?!?/p>
其后,金兵渡江,南宋大將先遁,其它諸將皆潰去,只有岳飛力戰,后援不至,士兵乏食。南京留守杜充降金,岳飛的兵士亦有渙散之心,情勢急危混亂,岳飛乃慷慨言說:“國家待我們甚厚,我們應以忠義報效國家,立功名留史冊,就算壯烈犧牲也永垂不朽!”說完之后,軍土都感動落淚,異志不存。
宜興縣令聞岳飛威名,奉書以迎,稱城內糧食足夠軍隊食用十年,岳飛便率軍至宜興,縣令親自迎接岳飛,常州的官吏、士人、居民放棄家業來此地避兵禍的人不計其數。
次年,岳飛在牛頭山設伏,大破金兀術,收復建康,金軍北撤。從此,岳飛威名傳遍大江南北。岳飛回臨安后,宋高宗親手寫下“精忠岳飛”幾個字,并繡在一面旗上,贈給岳飛。
紹興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偽齊劉豫政權派軍攻占襄陽(今屬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飛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揮師北上,打敗劉豫軍,收復六郡,因功授清遠軍節度使。
紹興五年(1135年)夏,宋廷疑楊么勾結偽齊圖謀南宋,岳飛受命擊破楊么軍,徹底消除內患。紹興六年(1136年),岳飛任湖北京西路宣撫副使 ,舉兵奇襲劉豫軍 ,以部分兵力東向蔡州(今河南汝南)誘其來攻,主力自襄陽出擊伊陽(今河南嵩縣),收復今豫西、陜南大片失地。
紹興七年(1137年),岳飛乘金朝廢除劉豫之機,提出舉兵收復中原的主張,后多次上書反對與金議和,均遭高宗和宰相秦檜拒絕。
淡泊名利
紹興七年三月,高宗解除了劉光世的兵權,將劉光世的淮西軍全部劃給岳飛統領,正當岳飛準備大舉進軍中原之際,卻被大奸臣秦檜竭力阻撓,于是劉光世所屬的部隊,就不交由岳飛統轄。而高宗出爾反爾,讓他十分灰心。宰相張浚和岳飛商議劉光世的部隊歸屬問題,張浚說:“淮西軍素服王德,我想以王德為統領,呂祉為參謀,你覺得如何?”岳飛回道:“淮西軍是叛亡盜賊所組成的,很容易產生軍變,王德與酈瓊互不相服,一旦將王德升為統領,必會互相爭斗,呂祉是位書生,不足以服眾,一定要選擇能勝任的大將,不然會有變故?!?/p>
張浚再問:“張俊如何?”岳飛說:“張俊為人暴躁而且寡謀,酈瓊也不服他,無法勝任。”張浚再問:“楊沂中如何?”岳飛說:“他和王德差不多,怎能統領此軍?!睆埧2簧兊溃骸拔抑乐挥心隳軇偃??!痹里w道:“都督以國事問我,我當然竭盡心智回答,豈有想得到軍隊的私心!”當日即上書高宗,要求解除自己的兵權,回家為母親守墓,上書之后未得宋高宗許可,就徑自往江州廬山東林寺,給亡母守孝。
南宋將部隊劃給王德統領,四個月后,酈瓊帥四萬人投降偽齊,釀成了南宋最大的一次兵變。
朝廷多次下詔要他復職,岳飛不愿復職,于是高宗嚴命李若虛、王貴同敦請岳飛,若不成,若虛等人將以軍法論置。若虛初見岳飛,他仍然不肯領詔復職,若虛動之以情義:“你想反抗朝廷嗎?假如堅持不肯,朝廷會懷疑你,你可以和朝廷相抗爭嗎?我等因無法勸動你而受刑,你豈不因我等之死而有愧嗎?”六天后,岳飛接受詔命。
功虧一簣
紹興十年(公元1140年),完顏宗弼毀約南進。岳飛遣將聯絡北方義軍,襲擾金軍后方,自率主力北上,在郾城、穎昌諸戰中擊敗金軍主力。
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應援在順昌(今安徽阜陽市)。岳飛預料此次將能掃滅胡虜,而大軍勝利班師之日,即辭官到廬山修佛。但宋高宗一心議和,生怕岳飛除了應援順昌之外,更向北收復河南河北諸地,于是派李若虛傳達此次進兵限令。甚至說“兵不可輕動,宜且班師?!痹里w見詔,據理力爭,李若虛被岳飛的大義所感動,承擔矯詔罪名,于是岳飛揮軍向北!
兀術派出一萬五千名精銳身穿重甲,三人一組,以繩索相縛,號為“拐子馬”,是兀術最強的一支部隊,所向無敵,企圖以此在郾城一舉打垮岳家軍。眾將聞訊均感畏懼,而岳飛卻成竹在胸命令士兵以麻扎刀入陣砍馬足,從而大破金兵,金兵的“拐子馬”從此亦廢。
岳飛軍至朱仙鎮,兀術將京師兵馬十萬,全數投入戰場。岳飛派遣五百名“背嵬騎”出擊,大敗兀術的軍隊。各地抗金力量乘時而起,使黃河流域金人號令不行。
在連戰連捷的大好形勢下,岳飛上表趙構,提出要諸路人馬“火速并進”,繼續北上抗擊金軍的請求,并激勵部下:“直搗黃龍府,與諸君痛飲耳!”
正當岳飛行將渡河時,害怕岳飛打敗金國、從金國迎回二位皇帝的趙構下令,讓岳飛“措置班師”,“不許深入”。為了讓岳飛盡快退兵,趙構竟然一日連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飛立即班師。岳飛對此極為悲痛,東向再拜說:“十年之力,廢于一旦?!痹里w退兵時,中原人民攔住軍馬,哭聲盈野。
岳飛為了保護中原百姓南遷,竟然下令部隊駐留5日,延誤了回朝的期限,這也招致趙構的更深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