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年近中年。
這種說法,我還是按照中國常用的年齡劃分模式,來為自己的年齡做出評估的。按照聯合國衛生組織的說法,66歲才是中年人的開始,那我及我同齡人,豈不是風華正茂的小青年?
一段時間以來,我的時間被工作占用了大半,全力以赴的工作當然是累了點,卻也收獲了別樣的幸福和感覺。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里,自我實現的需求在金字塔的頂端。
我卻并沒有想的那么深遠那么高端,我只是因為熱愛自己的工作,并從中獲得許多快樂,且因為這樣的繁忙,會摒棄掉許多的小事,煩心事,而讓自己變得簡單純粹,才加倍的努力,如此而已。
聽到有人說過,在低端的事情上不要花費太多的精力。什么是低端的事情?或許很難界定。就像價值觀一樣,每個人都不同。對于我來講,吃什么,穿什么,什么發型都不是那么重要,無需花費太多的時間來研究。這并不是個人標榜,熟悉我的人,都知道這是我生活的常態。我也因此外表很老土,常被人笑話。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我覺得,精神的愉悅較之別人的眼光,我選擇愉悅。
“年近中年”以來,我常遇到的同齡人,與我探討“老了”的話題。我嘴上附和心里悲傷,卻在精神里絕不承認。盡管90后也已成家生子,盡管00后即將成人,卻都無法說服我,認命這樣一個“老”字。
你老你們的去!我年輕著自己的。
“二孩”開放后,認識不認識的,熟悉不熟悉的,都非常關心我的“二孩”問題,身邊的人們,比我小的比我大的,有錢或者沒錢的,大都懷了或者生了。祖國的好政策,人民的好福利,既然樂而為之,我對此送上我最真誠的祝福。
然而我卻守著親愛的《獨生子女證》,親愛的女兒,親愛的三口之家,過著怡然自樂的日子。我覺得這樣恰好,我的家庭中,并不缺少一個孩子。
不絕于耳的勸生二孩固然是為我好,卻的確讓人心煩。生孩子是賺了便宜?生一個湊成好字?唯恐獨生子女孤單?怕我老到臥床不起,一個人抬不動我?......
都多慮了!其實最應該考慮的,是自己是否有精力,再從頭撫養教育一個孩子,時刻關心關注他的成長,讓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長大成人,成為一個正確的人。不至于因老來得子更加驕縱,引發社會問題。
說的嚴重了?nonono!一點都不嚴重!許許多多鐵的事例,不斷在各種媒體曝出,因為沒錢殺了雙親,或者手刃寡母的,受不了兒子啃老打罵的老人,親手殺了兒子的也剛剛發生在我所處的這個城市。天生一張白紙的孩子,是怎樣成為惡魔的?
這就是不關心關注,只養不教的惡果。
所以,在沒有權衡好自己是否再有這樣的精力時間和耐心,去從頭養育一個孩子時,我是不會聽從大家的建議,去趕“二孩”時髦的。
將時間交付給自己的孩子,最起碼能保證他在青春期時,不會偏離軌道,不會抽煙喝酒去夜店,不會早戀出了事,不會離家出了走,不會像那對心狠的雙胞胎姐妹一樣,給父母下了毒......
將時間交付給工作,或許不會有太大的升職加薪,但范圍內的專業,肯定駕輕就熟,業績也不會差到哪里去,失業的危險暫時沒有;
將時間交付給愛好,或許這一生都成不了自己想成為的那個人,但書籍和文字給予的滋養,我是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因為心靈的共鳴而聚集的朋友,也給了我精神世界最重要的幫扶,受益一生。
年近中年,我該做一個怎樣的自己?
我的目標是:將生活繼續。
繼續愛著我的家人,更加關心著孩子;
繼續努力地工作,別讓時間拋遠了自己;
繼續愛著所愛的文字,就算他們永遠都待在我的文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