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待任何事情的時候要加上一個時間維度;比如看待我學不好英語時候,只是“暫時”學不好,而不是“永遠”學不好,相信自己只要不斷重復使用,未來一定可以用好的。
其次,接受自己起初的笨拙。我女兒現在牙牙學語,很多話說的不清楚,表達不清晰,表達不準確,我們覺得這個很正常,以后講多了,長大了自然就說好了;我們可以接受孩子剛開始的笨拙,為什么無法接受自己的笨拙;昨天女兒問我說“爸爸這個是什么(指的是英文怎么說)”,我說“爸爸也不會”,她習慣地說“爸爸你用手機查一下,我給你拿手機喔”,在小孩子的世界里,不會就學嘛,這很正常,無論誰剛開始都是從“不怎么樣”階段到“挺好的”階段。
最后,多想想“為什么”會增加動力。給要做的事情賦予它極大的意義,內化成我們自己的動力。每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多想想為什么,我們鍛煉身體,閱讀分享,鍛煉技能,我們一直在成長,未來會越來越好,越來越有價值。因為我們腦子里有“希望”的概念!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