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難度談話》這本書看了有一段時間了,但現在才寫一些感悟是因為這樣的書,需要經歷一些事才深刻體會其精髓。
? ?很多時候看完一本書,我們會被書中的觀點所吸引,并暗暗告訴自己今后要這么做,但很多時候其又被拋之腦后,道理我們都懂,但做起來又是那么困難。
? 我很喜歡《高難度談話》中的一個換床事例。大致是這樣的,羅里想給貝沙阿姨換一張新床墊,因為原來的床墊破舊不平,且貝沙阿姨有嚴重的腰椎病,但無論羅里說什么,貝沙阿姨都不愿意,大家都認為貝沙失去了理智。于是在談話中我們常常就會覺得我是在關心她,我有能力幫助她,往往采取強硬的措施試圖打消對方原來的觀點,我們會想盡各種方法來教育他們,向他們表明自己的觀點并堅持自己的觀點,大部分時候換來的是一場爭辯,一場無休止的爭辯,因為雙方都認為問題出在對方身上。我們很理解羅里只是想關心貝沙阿姨,但站在貝沙阿姨的角度:“雖然這張床墊又破又舊但是它陪伴了我和我老公40多年,從它那兒我感受到的是一種說不出的安全感。現在我身邊發生改變的人和事已經太多了,我寧愿留下一點舊東西讓我可以從中回味過去,這多好!”而且貝沙阿姨還認為羅里不是一個很好相處的人,不會聆聽他人的意見或在意他人想法。
? ?多數時候我們會站在自己的角度將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他人,構成了很多時候溝通不暢的緣由。羅里認為解決問題關鍵在于改變貝沙阿姨的想法,而貝沙認為羅里才是那個制造問題的人。其實誰也沒有對錯,只是溝通方式出了點問題,大家各執一詞,似乎誰都有理,但總是無法解決問題,每個人都有許多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卻沒能說出來。
? ?多站在他人角度,你會把事情解決的更快更好。
? ?前段時間在跟隨我的導師去會診時,一位心內科的老太太糖尿病,高血壓,右上腹包塊,房顫,做過髖關節置換手術。我們見到她時,氣色也不佳,因血糖控制不好皮膚上有許多的斑點。患者認為自己是摔了一跤后摔出的糖尿病,說自己活這輩子也夠了。我的導師不與其爭辯,問老太太,你知道我最佩服的動物是什么嗎,是公雞,因為它一打鳴天就亮了……老太太笑了。我的導師寬慰她,人最要緊的是心態,心態不好,醫生再怎么治也沒法。
? ?醫患溝通總是最頭疼的,為什么矛盾總是容易被激化,病人和醫生應是站在同一船上的,為何時常對立!說到底是方式不對,同一科室的另一位醫生在溝通這一方面就做得不足。當時是有一個老太太起因便秘就診,住院幾天后,患者抱怨醫生每天用同樣的藥,自己的病并沒有得到改善。醫生告知患者的一些問題是糖尿病引起的,自己解決不了。病人聽不懂醫生的專業解釋,覺得醫生就是沒辦法醫好自己,自己要出院。而醫生也沒有耐心,兩個人的矛盾就這樣激化。
? ?世間哪有絕對的對錯,好比登山,三個人從不同方向位置的山腳開始向上爬,當爬到半山腰時,詢問對方,都說在半山腰卻沒看到對方。誰說的有錯嗎,誰都沒有錯啊!
? ?導師說過給不同的患者治病時,你要問他是哪里人,因為不同地方的人脾性不同,你與他們的溝通方式就要有所變化。雖然跟隨導師的時間不長,但我卻收獲了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善于與人溝通非常重要。各行各業都是如此,不要把自己的情緒帶到工作或累及他人,多站在對方角度思考問題,事情只會變得更順利。
這是我的一點見聞與感悟,希望你們也有所收獲。《高難度談話》這本書確實不錯,很值得一讀。可在下方評論大家交流學習。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