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和自由Day1

——孫瑞雪
洋蔥頭抄寫

第一章 ? ?兒童帶著什么來到這個世界?


有多少人相信兒童是一個精神的存在物?相信他一生下來就蘊含著強大的精神能量,他將按照內在的成長規律成長?在一個年齡段,孩子就喜歡玩水玩沙子,如果大人阻止他,他會頑強抗爭。這到底意味著什么?


我們從不相信也不知道,胎兒在母體中形成的那一瞬間,他內在就有一樣東西,那東西將在兒童一出生就指導兒童如何發展,指導兒童去抓什么、摸什么……蒙特梭利把它稱為“精神胚胎”。這好像要求我們相信兒童是一個精神存在物,兒童將按照預定好的這種精神發展模式發展。兒童好像很弱小,其實他內在蘊藏著一種強大的精神能量和潛能,他的發展不需要成人給他增加什么新的內容,只需要給他提供發展的環境和條件。


有了10年同孩子們一起生活的經驗,我們越來越堅信這一點。接受這個觀念就像要發生一場內在的革命,因為我們一直相信兒童依靠成人來建構;接受這個觀念也意味著我們將無處發揮我們因自卑、受壓抑而產生的自大。人類的幼兒期非常漫長,大概沒有任何一種動物的幼兒期能有人類這么長。說得短一點,可能是零到6歲,說得長一點,大概要到12歲。12歲還不能離開母親,法律上認為孩子真正成人的年齡是18歲。這個期間,兒童處在一個很弱小的狀態,必須有成人來幫助他成長。幫助兒童成長不是說由成人來塑造兒童的精神。如果那樣,人類的整個水準都會下降。我們的問題是我們扮演了“上帝”,孩子的“上帝”。


兒童時期不需要成人的那種“灌輸”,而是需要條件準備,兒童會自己吸收。遵循這個發展規律,孩子就會發展得很完善。

蒙特梭利幼兒院最小的孩子是1歲半,我們用1歲半到6歲的孩子做實驗,把超越智力水平的教具給孩子,如果老師不強制,不給兒童壓力,兒童只會按照他的內心需求走。比方說,他喜歡玩水和玩沙子,只要把他帶出去,多么具有“吸引力”的體育器材和體育活動他都不參與,他只玩沙子,臉上懵懵懂懂,成人對怎么說孩子的臉上都是這種表情。他知道他要干什么,如果成人阻止他,他會同成人抗爭。

我自己的孩子也有這么一個過程。在他兩歲多的時候,他爸爸買了兩個玉米,對他說:“你一個,你媽媽一個”。他走過來說:“這兩個玉米,爸爸說都給我吃。”我問他爸爸,他爸爸說:“不是的,是給你一個,給孩子一個。”我對孩子說:“爸爸說給你一個,給我一個,并不是說都給你吃。”我的意思是他撒了一個謊,他聽完這話后臉上絲毫沒有做錯事的表情,站在那思考了1分鐘,一動不動,然后毫無表情地走了。“怎么會這樣?”真奇怪。但是,后來有一天,他對自己做錯事突然有了感覺,臉上表現出特別尷尬和難為情,還不讓人說。這根本不是大人的說教能做到的,孩子已經按照他內在的發展規律到了這一步。如果成人沒有按照這個規律讓兒童發展,而是強加于他,逼迫他做,這個孩子的發展就可能誤入誤區,真正的道德感就無法建立了。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