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電影,電視中日本的下屬對待上司畢恭畢敬,對待工作認真負責,一絲不茍,也不會主動要求增加待遇,極具工匠精神,引來國內的贊嘆和羨慕,希望學習日本員工的工匠精神,但是學到者和改變者寥寥,根源是只看到日本人工作時表層的持之以恒,根植于日本文化下的社會規則卻被忽視。
日本的上司對下屬必須持有"愛",下屬對上司必須持有"恩"。
上司要庇護下屬的成長,甚至下屬是上司的"私人財產",而下屬對上司必須持有恩,努力工作的報恩,即使上司犯錯,下屬也不能怪罪,也要從自己角度找問題,識過錯。這是根植于日本文化的思想,尤其是明治維新以來不斷強化和形成日本的社會潛規則,到達40年代到達頂點。恩的頂點是對"天皇陛下"的恩,日本人視報恩是一生的事情,日本人最怕受別人的恩,受恩會受到極大的壓力,這點從日本人說"謝謝"的本意中即可洞察,日本語謝謝的愿意中常有"這怎么敢當"的表達,對父母的恩,對上司的恩,對天皇的至高無上的恩,都要用忠孝回報,把忠孝轉化對父母的無盡的遵從,對上司忘我的工作回報,對天皇寧可犧牲而共同玉碎,(不是為戰爭證明,只是剖析人性的行為),這也并不是表示對父母上司沒有恨,在日本排名最痛恨的排名是,地震,上司和老頭(父母)。
? ? 在等級觀念強烈的社會規則之下,"各司其職,各安其分",滲透到整個日本社會之中,造就了今日我們看到的社會秩序井然,工作兢兢業業,安分的做一個事業一輩子,形成了我們看到的工匠。
? 對這些規則形成的歷史演變過程后續再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