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V 是需要感謝 DJI 的。可能 DJI 自己也沒有想到,DJI 的崛起,除了捧紅無人機行業(yè)外,也讓水下機器人產業(yè) ROV 逐漸被人熟知,并成為了投資界密切關注的一個行業(yè)。
最近,ROV 企業(yè)融資的一些新聞羅列如下:
- 獲數百萬天使投資,吉影水上機器人支持VR、4K拍攝,深度切入海洋市場
-
水下無人機“博雅工道”獲1200萬元Pre-A輪融資
以及稍微再早期一點的新聞: - 向往《大魚海棠》般驚艷的畫面?這家公司推出“小而美”的消費級水下機器人,估值半年翻十倍
- 深之藍創(chuàng)始人魏建倉:創(chuàng)業(yè)做水下機器人
對于投資機構來說,誰都不想錯過下一個大疆。而在無人機領域已經廝殺成紅海的時候,海洋領域出現的水下無人機市場又向大家描繪了一個新的想象空間,仿佛北美新大陸一般,讓大家覺得下一個大疆的出現指日可待。
但是,這里不得不潑杯冷水,水下無人機市場和無人機領域根本就是兩個完全不同的行業(yè)。如果簡單套用大疆無人機的成長路徑,希望在水下無人機市場 ROV 進行復制的話,那是很危險的一件事情,因此,對于此塊的投資一定要慎之又慎。
這里先闡述一個背景。專業(yè)級的 ROV市場不是一個新興的市場,主要用于石油、海洋科考等場景,發(fā)揮的作用主要是勘察、操作等。售價從幾十萬到幾百萬不等。在這一細分市場里,其實也有不少的公司,每年靠固定的訂單,活得小而美。(產品如下圖)
當然,上述并不是投資機構的偏好。因此,我們在這里以及接下來文章里談到的ROV,指的是偏向消費級市場,售價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個頭小巧的 ROV。
場景!
個人消費級市場,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在于場景?或者換句話說,消費者買回消費級的 ROV 有什么用?
從我們實際調研下來的情況來看,我覺得各家在面對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都沒有更好的答案。一個比較能夠想到的答案,就是參照無人機的航拍作用,ROV 可以作為海洋下的航拍神器,為消費者帶來全新體驗。
粗聽上去是一個讓人 exciting 的事情,但是仔細想想,似乎并不完全對。
首先,水下航拍,是一個相較于空中航拍更受限制的事情,可以肯定的一個情況就是,除非是世界著名的潛水圣地,大部分人類活動的水域范圍內有多少值得航拍的場景,這個是存疑的?
第二,對于全球各地的潛水風景區(qū)而言,消費者到了那邊去,不親自下去嘗試嘗試,而是站在岸邊用一個 ROV 來看嗎?這個多少有些奇怪?有的人對此的回答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會或者都想潛水,但是 ROV 正是可以提供海洋底下的精彩畫面。這個回答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算算這個人群真的感覺不大。技術
ROV 雖然是一個水下的機器裝置,但涉及到多種技術,包括動力、流體力學、通信傳輸、控制等。而針對消費級產品,其實還面臨著如何小型化、畫面?zhèn)鬏敻茫杀窘档汀⒚芊庑缘榷喾矫娴膯栴}。更進一步的,對于中國的廠商而言,還面臨著零部件國產化,完整產業(yè)鏈搭建等問題。由于之前整個行業(yè),大部分企業(yè)規(guī)模都不大,所以很多零件或者方案都屬于定制化,從成本來說,是不適用于消費級 ROV 的大規(guī)模生產的。
另外,結合到上述提到的場景應用中,能在技術上更好地符合消費級 ROV 的定義,能夠真正讓一般人能夠用得起來ROV,并且達到良好的體驗,這中間還有很多的技術問題需要攻克。例如,有纜 VS 距離遠近的問題,電機 VS 功率售價體積等等。
總體來說,ROV 是具備消費級可能的。但是,如何在市場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并且在技術可以匹配提供比較良好的體驗,這是產品能夠發(fā)展成批量的關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