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回憶往事的時候,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
從一個調皮搗蛋的小學三年級成長為一個為共產主義奉獻終身的共產黨員,保爾·柯察金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保爾已經窺見了生活的最深處,生活的底層。從那里,一陣陣腐爛的臭味,泥坑的潮氣正朝他這個如饑似渴地追求一切新鮮事物的孩子撲過來。”
無法忍受固執而刻薄的瓦西里神父無休止的侮辱,保爾為自己的惡作劇買了單。復活節蒸糕面團里的煙末兒把保爾推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熔爐中。車站食堂的火夫生活向這個初入社會的少年暴露出黑暗社會的冰山一角。十二歲的少年也用著與生俱來的頑強與執著應對著紛繁的生活。
自由、平等、博愛,這些新鮮的名詞兒如此誘人而遙不可及。游擊隊、德國軍隊、彼德留拉匪幫,各色各樣的軍隊輪番占領著曾經寧靜的烏克蘭小鎮。小公雞般好斗的火夫親眼目睹著工人罷工,蓋特曼警備隊對布爾什維克的抓捕以及匪幫對猶太人的暴虐行徑。水兵朱赫來的愛護如春風般拂過少年的心,一顆細小的種子在潛移默化中靜靜萌發。與冬妮亞的情誼亦如夏日荷花般純潔而美好。然而,社會的現實卻骨感的敲擊著保爾的神經。歌薩克牢獄中赫里斯季娜的遭遇深深刺痛著少年的心。在彼德留拉閱兵的混亂中僥幸逃出監獄,保爾開始了人生中的第一場紅軍之旅。
“同志們勇敢地齊步走,
? 到戰斗中去鍛煉,
? 用我們的胸膛開條路,
? 通到自由的樂園……”
謝廖沙、瓦莉亞、克利姆卡……曾經的玩伴們紛紛踏上了用鮮血追逐自由之路。
行軍的征途給保爾帶來災難和痛苦,他卻在這災難和痛苦中不屈不撓地成長起來。“給沉重的子彈帶磨得出血的皮膚已經長好,步槍的皮帶磨出來的那塊厚厚的硬繭子卻退不掉了。”在這革命的風暴中,衣不蔽體的戰士們為建立無產階級而斗爭的意志像烈火般雄雄燃燒,永不熄滅。
深受牛虻精神的鼓舞,出色的手風琴手如愿進入騎兵連,保爾在戰爭的第一線上奮勇殺敵。
騎兵隊釋放了被波蘭白軍關在石油里、只等著槍斃和絞殺的布爾什維克和紅軍政治工作人員,保爾偶遇排字工人薩穆伊爾,聽聞有故鄉的流血悲劇。“他的每一個字,都像灼熱的鐵水一樣,一滴一滴地落在保爾的心頭。”波蘭白軍的獸行刺激著保爾的每一根神經,同志們的頑強激勵著他加倍愛護紅軍的榮耀。不羈的少年開始學會不在紅軍的旗幟上染上一個污點。
和哥哥阿爾焦姆相逢后不久,在利沃夫附近的激戰中,榴霰彈碎片擊中保爾的腦袋,從死神手中掙脫的保爾失去了一只眼睛。住院期間保爾不昏迷不呻吟的頑強精神給醫生和護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院后的保爾住在冬妮亞寄宿的家庭。冬妮亞的個人主義令曾經相親相愛的兩人背道而馳。保爾告別曾經疼愛和親近過的姑娘,繼續為摧毀統治階級而奮斗。
怒濤般的紅軍戰士終于敲碎了毒蛇的頭,跟波蘭的合約順利簽訂。真槍實彈的大規模戰斗暫時結束了,而更深沉的斗爭卻在等待著戰士們打響。
工作中的頻繁接觸促使保爾與莉達的愛情悄悄萌芽,為了不影響工作,保爾卻燒斷了兩人之間的橋梁,為此錯失一段美妙的愛情。
反革命分子的暴動在同志們的齊心協力之下被及時制止了,“新的敵人卻在威脅著全城”,鐵路運輸瀕臨癱瘓,饑餓和寒冷將席卷全城。工人們在老布爾什維克的帶領之下展開了一場艱巨的筑路之戰。
在泥漿中奮戰,忍饑挨餓,這是一項用生命筑路的工作。罰人做苦功般的勞作讓人無法忍受,工程隊的人陸陸續續地開著小差,偷跑回城。 第二批工人無法招集,匪兵趁機偷襲,嚴冬將至,氣候一天比一天惡劣,然而這一切都無法擊敗布爾什維克筑路的決心。“只要我們這口氣不斷,一定完成這個任務。”
傷寒病嚴重阻礙著筑路進度,保爾發燒幾天依舊堅持出工,最終暈倒在積雪上。青春最終戰勝了疾病,保爾第四次死里逃生。但脊骨的病端已開始顯露痕跡。
? “人應該支配習慣,而決不是習慣支配人。”
被朋友們誤以為死去的保爾,重新回到隊伍中加入斗爭,并成長為一名共產黨員。
列寧逝世,更多的工人們響應黨的號召,前赴后繼地加入布爾什維克黨。
殘酷的病魔無情地吞噬著保爾的活力,一次次地掙扎、反抗卻依舊無法擺脫癱瘓、失眠的厄運。也曾動搖,也曾絕望,也曾用勃朗寧手槍對準自己的腦袋,這個二十三歲的年輕人最終選擇了一條新的戰線,不懈奮斗……?
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