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后二稿《與君一見輸平生》

想來,我也算得一個癡情的人,這倒是我以前未曾意識到的。

? ?我的古典文學啟蒙,在于兒時母親強逼我背誦《大學》《論語》,每日晨起便是一句大學之道,在明明德,當時想來尤不可理喻,我還未入大學,背這做甚,一天讀到晚,在傍晚的窗前搖著頭,那一時期,時常為了背不出而煩惱。后來因姑姑是老師,母親便把我送去她那里與哥哥姐姐一同讀書。姑姑家里的氣氛永遠是嚴肅的,寂寞的我總是獨自坐在姐姐房間里,只記得下午房間里的陽光有點模糊,在那里坐久了便覺得要窒息。姑父經常打罵哥哥姐姐,一次姐姐正在讀書,姑父從背后走來一把奪過書摔在地上,吼道:看的什么書,學校的課程都會了,模擬題都做了,不干正事看我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我看著姐姐被抓著頭發打,頭偏到一邊又偏到另一邊,我就這樣愣愣地看著,竟也沒有哭,但漸漸覺得這種情形下眼淚的需要,于是便哭了起來,姐姐站起來只靜靜的看了我一眼,說:乖,不要說出去!我還在原地不知所措,就聽見姐姐哭著說:“我怎么會弄到這樣,我要怎么辦?”這時候我才覺得姐姐是滿腔的委屈憤怒,我膽子小且怕得罪了姑父,恐懼使我任由姐姐抱著哭了許久,當時我只有11歲。第二天我就離開了,帶走了地上的那本《紅樓夢》。我的母親也不允許我讀,但不會像姑父那樣打罵我,就這樣擱置了很多年,直到高中,讀到黛玉說:我不過草木之人罷了。又說:我為的是我的心。曹公說黛玉懶于人共,海棠詩花因喜結難尋偶,問菊孤標傲世誰偕隱,是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黛玉的叛世,寶釵四平八穩的曲折用心,湘云、晴雯沒有高下愛憎,只有理解。或許是從她們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多是不得已而已。 朋友總說我不善言語,其實你不知道,我只是習慣了冷清,忘了表達。你看我笑魘如花,實則內心早已淚落雨下。說我淡然,其實你不知道,我只是假裝讓往事如煙,我深深地知道,月缺多于月圓,人生沒有永遠。說我自私,守著自己的世界,格格不入,其實你不知道,我只是害怕受傷,不遇,便可不念;不念,便可不殤。說我不懂愛,其實你不知道,我只是不想萬劫不復,而我恰恰太容易給了愛,卻又受不住情感的重壓。愛容易,相忘難。你看你,最初的我不是這樣子的,自從遇見你,我便丟了我自己。

? ?每日讀書,寄住在別人的世界里。偶爾閑暇,也會發發呆,午后的陽光讓人昏睡。總是在消磨時間,萬幸的是從未被時間所消磨,大學的夏天充斥著濃郁的玫瑰花香,唯美到讓人昏聵。聽風過耳,青春就這樣兵荒馬亂的過去了,我踱來踱去,尋找自己的心安。偶爾,我會從一個熟悉的夢中醒來。微信上有消息發來,H說完那些話,讓我想起好多臉頰。那也是個夏天,她哭著來我們宿舍問“可以搬進來來嗎?”我知道,她再一次被趕了出來。舍友都說拒絕吧,被兩個宿舍趕出來的一定不是什么好人,否則同學們怎么都不喜歡她,我笑而不語,轉身說:“進來吧。”往后的日子相處都很平淡,沒有熱烈的交流卻擋不住我倆彼此之間情感的升溫,偶爾相遇眼神的觸碰以及安靜時光中互相陪伴又互不打擾的默契十足。曾經說要一同開一家小店,種草養花讀書喝茶,可嘆的是你永遠不知道未來會有什么變化,預想的圓滿生活總會猝不及防的給你一個“驚喜”,信息發達的時代讓無數有關北上廣深的資訊涌入我們的生活,她也曾多次提起畢業后同去打拼,人世浮華,紅燈綠酒的生活像夕陽的云端對她充滿金色的向往,而我只愿獨守這座小城。如她所愿,畢業后那張紅的刺眼的通向“金色人生”的火車票被她拿在手里,宣布著她的世界從此沒有我,空蕩蕩的床鋪上只留有一張印著東方明珠的明信片,“謝謝你的陪伴,我們始終不是一樣的人。”我淡然一笑,我不會識人,卻始終相信我們是相同的人,只因那日我看見她被舍友推搡從書包里掉下的那本我最喜歡的書!她走之后隔日的書信讓我知道她還是我心里的那個她,每封信后都有她希望我去的字句,但更多的時候,我愿能做那雪后的王子猷,乘興而行,興盡而返。流光總是把人拋,為生活、為事業、為感情,所幸我是為你,如此這樣,便好!你看,還是因為你,讓我一次又一次妥協與你。

? ? 四月總是讓人心動,陽光灑下的斑駁,朦朧里的陰影已不再是一雙。那飛來的茉莉蜜茶砸在課桌上,砸出了我和他的故事。記得中學,我愛容若,他喜蘇軾。看,我們是如此相像卻又各有所好,每日談詩提詞總是爭執不斷,彼此都太倔強卻都還偏要彰顯自己年少輕狂,我很喜歡蘇櫻在《納蘭詞典評》中寫的一段話:“我們喜歡一個人,一本書,一幅畫,一首詩,往往喜歡的不是那人,那書,那畫,那詩,而是從中看到了我們自己的影子。人是一種自戀的動物,總喜歡在別人身上找到與自己相似的地方。”同樣我們因為都愛詩詞走到一起,卻又因年少荒唐不能容忍彼此的不同而越走越荒涼。九月秋季凌亂,離人的傷痛讓我只能在詩詞中尋找喘息的時間,才愈發明白那首“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當年往事里的我和他,也認為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尋常,只是多年后獨倚西風,才發現當時的美好已不再。后來呢,也曾在深夜里等一個人的電話,可電話兩端是無法逾越的時空,任字字關切句句暖心都不及一個真實的擁抱,曾徹夜難眠的書寫思念憂傷,換來的也只是對方凄涼的笑,以至于多個夜晚,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你看你,始終是因為你,連擇偶標準都受影響與你!

? ?時光稀釋不了的傷,總是你讓我痊愈,在無數個黑夜一遍遍讀著你,抄寫著你,字字流入心底,才將生活帶給我的三分傷痛踢出局,剩下的七分欣喜則是你帶給我的那顆干凈的心。古人有雅心,冬日雪來,梅開,詩便成。春日細柳,繁花,文便出。 讀大學后尤其覺得,遇見文學,讀書寫句,也許是為了更好的傾訴,無關他人欣賞,無關名利仕途,只是無用地和自己對話,觸摸軀殼里的靈魂,這份傾訴虔誠而美好,在黑暗里熠熠生輝,仿佛平生的歡愉,都在翻開與閉上之中,得到了圓滿。于是病痛換成了鐵馬冰河,金榜題名不說狂喜,只寫一日看盡長安花,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隆冬想念白樂天的紅泥綠酒,遇見所愛之人就把馬放于南山,分手也只是一別兩寬,各生歡喜。而讀書人旁觀者的這個身份真的叫人倍感安穩,吝嗇于抒情,不必驚心動魄,仿佛他人立在風雪里,兩情相悅的戲碼也好,孤注一擲的戲碼也好,只坐在爐火跟前,不動聲色,對自己慈悲。葉曼先生曾說:“唯有智慧地度此一生,方才不辜負來人間走一趟。”以前生活面窄,對什么都不以為然。后來逐漸接觸到那些真正受過高等教育,眼界開闊,談吐風雅的人,我才不知不覺驚嘆,他們真的很吸引人,獨立,自由,有深度,最難得的是還并不恃才傲物,他們的目光,柔軟,且寧靜,明亮像銀絲般。而我始終渴慕那樣豐盈,脫離萬千按部就班的流水線人生。以至于無論在何種環境中我都未曾忘記“自我”。一生無甚大志向,只希望離塵世煙火遠一點。

? ? ? 曾有人對我說:你知道我們最大的不同在哪里嗎?你像是被綁來這世間的,所以你一直在拒絕,總是試圖逃離,而我不同,我是積極入世的。我微微一笑,難道要糊里糊涂的在別人的故事里嗚呼哀哉嗎!別的不敢驕人,只有任情任性隨心而動是別人不為而我執意如此的,我不能勉強自己去敷衍任何人、甚至于與我不恰的人我都不愿見不愿多言。這么多年,自己還在用這么一種不妥協的姿態去完成自己,不計代價,不問根由。想來,本該是熱血少年,然而,就像是與人錯換了人生,安靜的似乎要將一切紛擾隔斷,要把所有心神催眠,把執著的欲念化成花瓣在春風里吹散。有時候也常感很抱歉,別人總是憑著他所有的用盡力氣不多不少地完成自己,認真努力,而我總是在無數的沖動、拖延與辜負中虛晃至今,對那些正好并恰如其分的和素不相識且無始無終的以及那個在人群中依舊特立獨行的自己,我始終心懷愧意。周圍的同學都拼盡全力想仗劍江湖,在江湖的故事里,世風日下,有刀槍廝殺,有郎情妾意。江湖雖好,月色洗錦,但終究瀲滟得不像我向往的生活,相反像陶公隱于翠竹蒼松苗圃田壟中的茶米油鹽鍋瓢水聲,藏于萬卷書冊中慷慨悲歌的俠氣才是我輕舟放歌的江湖。那是一片避世的桃花源,如我獨樂樂,只合三五人共春風。

? ? ? 總覺得與你在一起是需要心境與情懷的,最美的遇見應屬以無用之境入有用之文吧!如《詩經·鄭風》所云“琴瑟在御,莫不靜好”。當讀到楊絳說的那句“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或者發財,而是成為一個有溫度懂情趣會思考的人”以至于與你相處久了再不會赤手空拳地莽撞,輕佻,虛張聲勢,每一刻都活的明亮、鮮活、兀自盛開,不解的人說這是離群,便要向他們證明一意孤行恰恰是最動人的。也知道,我愛上的大抵是一個幻像,一種虛無縹緲的東西,一種落魄江湖的可悲認同,而落魄江湖也要載著酒行。總是想再多讀些書吧,書是讀不盡的,走別人走過的路也未必是別人的心情,有些話,無論怎么樣措辭,都不如不說的好。就如“無限心頭事,都在不言中。”只有在沉默的時候,世界才是你的。即便無“我”,人生仍然是個謎,何況有”我”。一切都會褪去,一切又將再續。文學先愛了我,我又如何不去愛它。這一生怕是不會對自己滿意了,最孤悍的深情,最高處的夢想,大多觸碰不得。做了千般努力,走了萬步路,也只是游絲一線而已。罷了,誰能與命爭什么,衷心所愿,總是篤志與道不肯混江湖,至多讓你成為你,如此而已。

? ? 又想起當時年少,臨風窗下吟詩誦讀的時光,許久,不忘。 最后祝愿每個人,都能過好這一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