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可能有些悲觀。最近,我看的書都與“死亡”相關。大可不必擔心,我沒有故作勇敢,也沒有熬那虛妄的雞湯叫你們“要珍惜”,這是我與自己和解的方式。
勇敢,那都是大難過后面對別人的漂亮說辭。當下,只有恐懼。在癌細胞腦轉移發生前,爸爸也曾說過這樣動聽的話:“凡事只要堅持就能成,你看,如果那么辛苦的化療我沒有堅持下來,這會兒我們也不會一家人其樂融融的坐在同一張飯桌上。”
看《外科風云》時,我吐糟說劇情里的那些醫生可真倒霉,要么是自己要么就是身邊最親近的人遇難。內心里還是沒能接受,醫生也會生病這個常理,反而篤定的覺得醫生這個職業是張護身符可以保佑長命百歲。
《當呼吸化為空氣》的作者是斯坦福非常有名氣的外科醫生,然而有一天他心中的那個作為醫生的自我卻必須對作為病人的那個自我負責。36歲就患了和我爸爸一樣的絕癥,肺癌。這本書記錄了他內心最真實的疼痛,我覺得這些坦白的話比“你一定要堅強”的安慰更有力量。在書里我看到了和爸爸一樣的病癥,理所當然又讓我想起那段日子的煎熬。我不打算寫總結式的讀后感了,我把打動我的話都摘錄下來,與它們對談:
世上并不存在“感同身受”這一回事,“習以為?!笔强茨伭?,聽膩了之后,內心那根“同情”的弦不再為之所動。習慣了別人面對生離死別的方式。如果你也覺得自己早已看淡生死,只不過是你還未親身經歷。
第76頁
我怕自己即將成為托爾斯泰筆下那種很典型的醫生,沉浸于空洞的形式主義,診斷時只會生搬硬套,完全忽略更大程度上 的人性意義。
第82頁
比較普遍的是從肺部轉移,手術無法治愈,但的確可以延長生命;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一旦得了腦癌,就意味著一年內死亡,可能兩年。
(廣州的主治醫師說爸爸的狀況前期化療結束后追加一個腦部放療,有八成的機會能延長至少五年。腦部是肺癌遷移的必經之路。后來第一期化療結束后,因經濟條件轉院回汕尾化療,我沒有參與這個決策。一切交由叔叔做主,我很后悔將父親的命運交接給他人之手。當初的萬全之策盡成為今日遺憾,總有一個聲音在說:如果當初繼續留在廣州,會不會就不是現在這樣。)
第86頁
抗爭的武器各有不同,有的祈禱,有的砸錢,有的求助草藥,有的輸入 造血干細胞。在我看來,這種堅強往往不堪一擊,不切實際的樂觀往往下一秒就是排山倒海的絕望。
(病急亂投醫,我們都這么干過。)
第94頁
每次手術都是家人和醫生共同做的決定,認為利大于弊,才會進行。但這樣的事情仍然令人心碎。
(生命中的概率學)
第97頁
腫瘤擾亂了他說話的回路。
(我還是很清晰地記得那些“胡言亂語”,吵鬧得像個小孩。只有媽媽能破解那些秘密,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婚姻和陪伴的偉大。)
第116頁
查出癌癥之前,我知道總有一天我會死,但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天。查出癌癥以后,同樣地,我知道總有一天我會死,但不知道到底是哪一天。不過,我對死亡的感覺變得更尖銳和強烈了。
(未知,很遙遠。已知,變得臨近。)
第123頁
作為醫生,你當然了解生病時怎么回事,但如果不親身經歷,你就不算真正了解。
第181頁 ? 保羅妻子的后記
經過了4期的化療,一切都在慢慢好起來。和遠方的親戚視頻時,他們都是說:“臉胖了,胳膊也有肉了,氣色也很好。”這是我們都看到的事實啊,可偏偏,就是這么意料之外。要知道,爸爸病發前,他才剛剛散步歸來,如此神清氣爽。
第185頁
發現燒得厲害......不過這會不會不是肺炎,而是癌癥迅速惡化的征兆呢?
(發燒、肺炎。這就是我接到弟弟電話時所描述爸爸的癥狀。原來,這是癌癥迅速惡化的征兆。原來癌癥不是無法捉摸的怪獸,它是有規律的,也有數據的參考。只是人類還無力抵抗它的強大,爸爸還沒等到醫學界的“奧特曼”,知道這些又有何用???)
第189頁
他用輕柔而堅定的聲音,清楚明白地說:“我準備好了?!睖蕚浜昧耍囊馑际牵簻蕚浜贸烦粑o助設備,準備好注射嗎啡,準備好去世了。
(我感到醫院時,爸爸已經搶救過來,燒退了,心率也穩定了。除了忘了我是誰,還一直吵鬧著要出院。可能他也感召到了死亡的招手,心理有個聲音:我已經盡力了,現在已經不是配合治療就能好的局面。)
蔡康永對這本書的評語是:如果覺得活得輕飄飄的,沒有什么意義,那么這本書會像一個鎮紙,令我們想起生命的重量。
現在,還是會經常想起爸爸,想起他呻吟時我們無法分擔的疼痛到底有多痛。明明知道醫療條件是有限的,還是會怪自己的“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