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虛無的關注,我們更需要真實的生活

文 | 夏九九

01

漲粉絲、求關注、升閱讀量正在變成日常生活的KPI,不管是出于何種目的和需求,個人社交平臺、自媒體、盈利的、非盈利的。

前陣子看到一個白血病孩子的視頻賬號,視頻中,護士正在給孩子消毒上臂,而孩子在大聲哭喊,正常人都聽得出來,這不是害怕,是恐懼。那個位置不可能是血管,我想大概是要做什么穿刺吧(視頻的長度并沒有到針扎下去的那一刻)。

讓我細思極恐的是,孩子在最恐懼的時候,母親卻在拍視頻,她在博眼球求關注。孩子在叫媽媽,希望媽媽不顧一切地陪在自己身邊,緩釋痛苦。而媽媽正持著第三方的冷漠記錄這一切。

如果說視頻中的媽媽這么做是“迫不得已”求關注,讓更多好心人籌款救治孩子。那么,生活中很多人卻是“不求回報”或“得不償失”地在求關注(或者關注本身就是回報),而實際上收獲的不過是“你在朋友圈(網絡上)活得真好!”

很多時候,當我們遇到驚喜,或正經歷幸福,不是沉浸在其中,而是趕緊發出來讓全世界知道。旅行中看到美景,不是坐下來好好享受,而是瘋狂合影,專心美圖,然后發朋友圈、發微博。等你發完可能已經沒有太多時間欣賞美景,或者已經錯過了最美的風景。和朋友約會也是各種拍各種發,而忽略了和朋友的全情交流和享受歡聚時刻。

你說發這些是為了記錄生活,倒也可以理解。但你發完之后,還總是不停地刷,關心有多少人點贊了、留言了,有多少人關注了、閱讀了,那這不叫記錄生活,而是求你關注我的生活。

如果不是要靠“關注”謀生,比起真實的生活,你所做的這一切,除了滿足炫耀的需求和虛榮心,對真實的生活帶不來任何變化。

02

比起虛無的關注,我更需要真實的生活。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我在寫作這件事上經歷過從虛無到真實。

我開始寫作的初心,不過是想記錄和分享生命中有感悟、有觸動、有價值的經歷和經驗(我把它們叫做“那些發光的東西和閃光的時刻”),然后分享出去,或許當有人感到黑暗時還能從中看到光呢(這些話就寫在我公眾號的第一篇推文里?)。

來到簡書后,特別是有了成為簡書簽約作者的奮斗目標后,因為有關注數量和獲得喜歡數量的門檻,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幾乎把所有的業余時間都用來寫文了,因為要高產,要達標。而且每發布一篇都不停地刷,看獲得了幾個喜歡,幾個關注,幾條評論。

后來連家人也不陪了,每天下班到家就開始碼字,我家先生想和我說說話,我都沒時間搭理,一句“在忙呢”就給打發了。等我發完文準備睡覺的時候,才發現不知什么時候耳邊已經響起他的鼾聲了。

躺倒床上還不算完,還要用手機刷刷有多少人閱讀了,早上醒來第一件事也是看手機。

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好一陣,直到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偏離了初心,也錯過了很多真實生活的細節。

03

從什么時候開始,我看別人的文章開始靠閱讀量來判斷好壞了?我明明有感而發,一提筆就開始擔心會不會引不起共鳴,沒有人閱讀和點贊?

寫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周國平說:“我寫作從來就不是為了影響世界,而只是為了安頓自己——讓自己有事情做,活得有意義或者似乎有意義。”

安頓自己,不過是讓自己有事情做,活得有意義或者似乎有意義。而我先前的寫作狀態可謂大干30天,每天挖空心思發文吸引閱讀量。當求關注求喜歡求閱讀量而不得就失落失意,當出現一篇爆文就眉開眼笑,求得后并沒有實現心中的那個目標時,一種巨大的無意義感襲來。

我想,最理想的寫作莫過于安頓自己,順便影響了周圍的世界,僅此而已。當然,前提是并不以寫作為生。

好文章是需要從生活中沉淀的,挖空心思為吸引關注、增加閱讀量而寫的,表面上是對得起讀者了;可對不起自己,因為那樣的寫作必然充滿焦慮和顧慮,并非寫我所想,安頓自己;而是寫讀者想看,從某種意義上,因為并非是自己的真實想法,也是對不起讀者的。

04

我們常常會在虛無的關注中迷失自己,而去過真實的生活卻能讓你更加看清自己是誰,想要什么。

有段時間當我徹底回歸生活,不再為了目標寫作,不再關注寫作帶來的“數據”,而是盡可能真誠地寫我所想,我發現自己更愛寫作了,也收獲了很多來自生活的細節和豐厚的體驗。

我吃得更健康了,下班回家給自己煮熱食,早起做花樣早餐,花更多時間考慮一日三餐,吃得更講究也更健康。

我報了一個健身班,每天花一個半小時鍛煉,雖然每次的堅持都感覺再多一秒就會死掉,當看到肌身形的變化,覺得擁有美好的肉體可真好。

我和先生每天有好多時間可以說話,我們一起計劃婚禮和旅行的大小事情、和朋友聚會、看電影,我終于擺脫活在文章里的罪名了。

原來生活中的小確信、小感動、以及大大小小的感悟這么多,它們都是我文章的素材,但卻不必急于抒寫。

生活需要沉浸其中,才能充分感受,而感悟只是感受的自然結果,寫作也只是感悟的一種呈現。

05

我一直很喜歡電影《白日夢想家》里《生活》雜志的信條:

開拓視野,沖破艱險;看見世界,身臨其境;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目的。

感受生活,本就是生活的目的之一。你花了多少時間感受真實的生活?又花了多少時間追求虛無的關注呢?

影片中有個片段讓我印象極為深刻。神秘的攝影師肖恩,在珠穆朗瑪峰上苦守了三天才在鏡頭里看見了雪豹,而他卻將眼睛挪開了取景框。他是這樣說的:

作為一個大牛攝影師,如果他自己喜歡一個時刻,他不拍,他只想沉浸在那個時刻。畢竟,我們真正擁有和正在經歷的,是現在。

每當我面對美好事物,急于分享博人眼球的時候,腦海里就會出現這個畫面。

要知道,人有時對關注的渴望往往與自身的自卑程度成正比。與其把大部分都的時間花在虛無的關注量上,何不靜下心來沉浸其中。

真實的生活才是你的主戰場,而不是虛無的社交網絡帶來的閱讀量和關注度,當然網紅、自媒體人和公告狗除外,因為這是他們的工作,是真實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作為一個不靠“注意力經濟吃飯”的人,比起虛無的關注,我們更需要真實的生活。真實的生活讓人豐盈,而虛無的關注讓人空虛且焦慮。

End.

我是夏九九,做好看的人,寫好看的文。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