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歲多開始說話,以后一直要學著說話,從技術走向藝術,甚至需要花費一輩子的時間。
案例一
老w在單位做了很多年的領導,做事挺認真,為人也忠厚,大家平時待他也畢恭畢敬。
但,有時他說話不太注意,無意之中傷害了很多人的感情,大家對他印象慢慢差了很多。
比如,有一次,他在餐廳碰見了s,s結婚后幾年沒有孩子,他對s說,吃大蒜可以補充維生素,身體好了,好生孩子。
s礙于同事的面子,沒好意思罵他,轉臉離開了。
s以后對于他的評價一直不高,也懷疑他有故意傷害她的意思。
經驗:不該說的話,堅決不要說。即便可能出于好意,也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畢竟話說多,不如少。
案例二
N是單位的中層領導,她分管衛生工作,很多時候她總是第一個打掃衛生,勤勤懇懇,自身作則,因此單位衛生工作一直做得很好。
但,她是一個急性子,一有任務下來,她就要求同事必須立即開始做,其實也算工作認真,并沒有什么,可她說出來的話讓大家感覺很不舒服,甚至有些反感她。
比如,有一次周一上班,按慣例大家都要打掃衛生,可那天還有另外一位領導安排了其他任務,一些人出去打掃衛生了,還有一些人在辦公室做這個任務。
N這時興沖沖地跑進辦公室,她對大家說,一周做一次衛生,你們都這么不認真噢,其他的事情比這個很重要嗎?趕快出來做吧,不要再讓我喊了。
大家愣了一下,并不情愿地開始打掃衛生了。
如果換一個好的說話方式,大家一樣會立即完成任務,可能就是帶著喜悅,而不是沉悶的心情。
經驗:多使用正面的積極的語言,帶給大家積極向上的力量,最后一樣可以達成目標,大家都能快樂地做事,這就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