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某事的拖延本質上是對做該事的抗拒,如果我們是去見自己熱戀中的情人,我們不會拖到最后一分鐘才出發吧?!
有些事情是我們不想做的,而這些事情我們又認為是為了生存和發展必須要做的,所以我們的潛意識在等待能產生一種動力推動自己去做這些事,而因為我們并不想做,所以自發的動力無從產生,于是我們的心和自己玩了一個把戲:把事情拖到最后一刻,這樣就會產生一種不得不做的強大壓力,然后這種壓力就會推動我們去做這件事(即轉化成了我們做事的動力)。但是,這樣太折磨人了,不是長久之計。
要解決拖延的問題,根本上還是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這樣才有自發的動力。有人會說,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或有條件做自己想做的事談何容易?是的,不容易,但不是做不到,面對和解決這個問題是我們過上充實生活必經的過程。面對自己不愿意做的事而又不得不做,在做的過程中又充滿了抗拒,這種內心的抗拒是非常消耗人的精力的,它必然導致人的疲憊和無力。
當然,還有一個情況,對做事情有完美主義傾向的人而言,他們對做某件事要達到怎樣的結果有太高的期望和要求,這種高要求也會造成很大的壓力,讓他們覺得做成這事很難,所以拖著遲遲不開始做,對這種情況,我的建議是:提醒自己“以最差的標準完成工作”,這樣就比較容易開始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