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患者因車禍致顱腦外傷,術后顱骨缺損需行修補術而入院。
她事后失憶,智力低下認知不全,但在我們問病史的過程中,表現地十分溫柔有禮貌。
她全程一直認真聽答我們的問題,沒有微笑,沒有語氣起伏,對于聽不懂的日常交流,沒有絲毫的反感,我們耐心解釋給她聽,她便也努力地跟上我們的思路,盡管結果不盡人意。
評分最后一項要求患者寫一句話,她想寫“你們很好”,卻忘記了“們”和“好”的寫法,紙上僅有的二字是特別好看的字跡。
結束后我們離開,她站起來標準地90°鞠躬,一直說“謝謝你們”。
她大學本科畢業于中南大學,我最開始一直糾結的是“她中南大學畢業怎么會去工廠打工,感覺不像哎”,后來便也覺得不足為奇。
有可能這場車禍改變了她原有性格,也可能,她的溫柔和禮貌,即使經歷了失憶、失智、失意識,也從未被改變。我更相信后者,或許這才是知識文化所塑造的最本質東西。
都說醫生是最無情冷漠的,因為看多了病老死苦痛就沒了觸動,其實只是更勇敢更堅強了而已。
命運戲人,我們又能如何?
既然天災人禍世事無常,我們豈不更應攜手同心?
在她向我們身上的白大褂鞠躬時,我實在是,深覺有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