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最右的時候看到了幾段關于家庭的帖子,說實在的,那些言辭間蘊含的情緒令我并不好受。
我不知道什么樣的家庭關系才是正常的。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我能理解。因為我家庭不是很好,父母的辛苦我算是看在眼里。他們一路走來磕磕絆絆,用經驗告誡我,不要在走一條跟他們一樣的路了。
在他們的世界里“讀書是唯一的出路”,而衡量這條路的最佳途徑就是成績。索性,即便我不怎么學習,成績也不算差,一路普普通通由高中到了大學。可是,現在我大三了,我卻越學越迷茫。我到底是為了什么?我到底想要什么?這個問題或許很早以前我是有答案的,可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由于某種原因我否定了它(或者我“被”否定了它)。但是,這些我都記不得了。
說完這些,又可以回到今天的重點。因為,我覺得這些發展和家庭或多或少還是有些關系的。
在學習上,不管我是多少人眼中“別人家的孩子”,在我媽眼里那都不重要。考試,如果考得好,她總是問我“又去抄誰的啦?”“你給老師了什么好處?”;偶爾一次考砸了,她又會說“看吧看吧,露餡了吧!這次沒抄到吧?”。我也知道這是也許只是她的玩笑,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我也會認真。然后,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我開始不愿意告訴她我的成績、我的生活。
其實,我跟家里的矛盾還有很多,可是,也許是心大吧,我都不大記得了。但,我記得我媽曾經很認真的說過一句話“你怎么不去死了算了。”。原因我忘了,但,這句話我就是記得。我想我這輩子都不會忘。看,我記性還是很好的。
跟家里矛盾最厲害的時候,也是我性格最變態的時候。想跟我媽聊聊,她總是忙各種事,我的事除外。于是我變得不喜歡說話,也不敢說話,跟任何人。開始喜歡自虐。說也奇怪,看著別人破皮都會心疼的人,看著自己傷口汩汩流血,竟然會有一種變態的快感。還好,我周圍不缺朋友,哪怕從不與人深交,也足夠我撐過那段最灰暗的時期。
現在,我能理解,也能接受這一切。會珍惜身邊的人,哪怕他們愛的方式與我能接受的不一樣。
可是,今天,看到那么多比我小的那些00后也在經歷我曾經面臨的類似情緒,我還是會忍不住難受。朋友說,我最大的優點就是不記事,我不愿面對的人、事,我轉眼就可以忘記。說我,總能想到方法令自己好受一點。
所以,我希望,所有跟家庭有矛盾的孩子都可化解這些矛盾,在一切還來得及的時候。我知道啊,這些矛盾,最大的原因就是,父母在追趕時代的腳步,想要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孩子在追趕父母的腳步,想要跟父母分享快樂、分擔壓抑。可是,父母的腳步太大了,孩子不一定追的上啊。于是呢,我有希望,所有的父母,再給孩子生活的時候,多陪陪孩子。你們慢一點,讓孩子追的上你們。錢可以慢慢賺,生活會慢慢好,可是時間吶,童年吶,就那么一次。
其實,我相信,天下的父母都是最好的父母,天下的孩子都是最好的孩子。只是他們都需要更理解彼此。
(你在等我懂事
我在等你懂我
只有時間誰也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