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對自己的寫作能力其實信心是很不足,因為以往不愉快經(jīng)歷留下的陰影,以前除了自己有感而發(fā)的寫作外,其余的寫作都帶給我很大的痛苦,不得不苦思冥想才能寫出來。自己評價自己的寫作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缺乏主動積極的寫作,總是被動等待靈感的降臨,有了感覺才去寫作,寫作還沒能技能化。
(2)寫作意愿低,比起輸出,我更喜歡輸入。心底有股抵制寫作的力量,恐懼自己在寫作上花費太多時間,導(dǎo)致沒有充足的時間去閱讀。這背后涉及到的是一個價值判斷的問題,即哪一件事更為重要,對我更有價值。潛意識里認為輸出并不能得到新的思想上的收獲,于是乎我的自動反應(yīng)機制更傾向于輸入。此外還有處于對痛苦的厭惡,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輸出是比輸入要來得痛苦的,輸入可以順著作者思路進行思考,輸出則要求必須有自己的框架。要改變自己身上的這種習(xí)性,可能要經(jīng)過長時間的自我教育。
(3)給我一個主題,很多時候就不知道有什么可寫、可以寫什么,換句話說,就是缺乏寫作的角度。
(3)羞于用文字的形式分享自己的想法,害怕自己在某個具體領(lǐng)域還不成熟,寫出來的不是無可挑剔的文章,而是充滿缺陷的一堆文字?,F(xiàn)在坐下來認真權(quán)衡這件事的利弊,其實是利大于弊的,將自己腦袋中的想法轉(zhuǎn)化為文字,這個過程同時也是個自我成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一些隱性的東西浮到意識表面,以及暴露了自己思考上的不足,這些在寫作之前是很難發(fā)現(xiàn)的。分享自己的想法還有以下三個好處:啟發(fā)別人;建立個人品牌;通過讀者的反饋來完善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