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分享的主題是“一技之長對你的職業生涯有多重要?”,在歷史上利用一技之長獲得美好前途的例子不勝枚舉。最著名的就是我們大家都熟知的水滸傳里面的一個故事。
在北宋時期,宋哲宗當皇帝的時候,東京汴梁,就是今天的河南省開封市有這樣一個人,他姓高,排行老二,從小游手好閑不務正業。但球踢得特別好,所以人們都管他叫高球。后來,他把踢球的球,改成了單立人旁的俅,就叫做了“高俅”。高俅憑借踢球的本事和吹牛拍馬巴結上了端王,端王是當時的皇上宋哲宗的弟弟,也就是后來的皇帝宋徽宗。端王當上皇帝以后,就讓高俅到殿帥府當了太尉,成了掌管國家軍隊大權的人物。其實,不管是歷史中的高俅,還是水滸傳中的高俅。宋徽宗為了讓他成為自己的心腹大臣還是煞費了一番苦心的。因為畢竟國家用人是有制度的,即便是皇帝也不能隨便提拔。所以,我們就能夠看得出來,如果你有一技之長能夠和掌權者,或者自己生命中至關重要的人搭上關系,成為朋友,對你的幫助是非常大的。
今天我們探討的主題是“如何避免喝酒誤事?”。很多朋友可能會說了,我喝酒,但從不誤事。真的是這樣嗎?即便是真的,那么你怎樣能夠保證今后也一樣不誤事呢?
關于喝酒誤事的故事有很多,在我們都熟知的《水滸傳》里面就不勝枚舉。今天我就給大家講一個水滸傳最開始就有的一個故事:
話說快到八月十五中秋節了,九紋龍史進寫了一封書信,讓王四送到少華山請朱武他們三個人在中秋節的晚上來到家里喝酒賞月。朱武兄弟三人收到書信非常高興,立刻寫了一封回信說:到時候一定去。并且賞給王四五兩銀子,還請他喝了幾碗酒。可誰知這個王四酒量太小了,幾碗酒下肚就已經醉洶洶的了。返回的路上被山風一吹,醉的更加厲害,倒在地上就睡著了。
這個時候,那個打獵的人李吉正在山上打野兔。發現王四倒在地上,就趕緊跑了過去。結果李吉看到了銀子和朱武寫給史進的回信,心理暗暗高興。原來史進和少華山上的強盜有聯系。聽說華陰縣的縣令正在下令捉拿他們,要是誰報信就給三千貫賞錢。于是錢壯慫人膽,貪念橫生,李吉就拿著書信和銀子跑去給華陰縣官府告密去了。
王四醒過來以后,發現銀子和信丟了,開始惴惴不安,但又不敢給史進說實話,于是就編謊話告訴史進朱武他們答應中秋節晚上前來,但是說為了安全起見,就沒有寫回信。史進信了!
中秋節晚上朱武、楊春、陳達三人如約來到史進家里。史進吩咐下人拿出好酒好菜,兄弟四人一邊喝酒,一邊賞月,好不快活。可就在喝的正高興的時候,突然聽到院墻外面傳進來一陣陣吶喊聲。史進叫人搬來梯子,爬到墻頭上一看,壞了。只見外面到處都是火把,華陰縣令帶著幾百官兵已經把史進家圍得水泄不通。史進重義氣,不愿意出賣朋友,所以就一把火點了自己家,掄起大刀和朱武兄弟三人殺出包圍,連夜跑上少華山,這才撿的一條小命。
所以,我們看。喝酒不僅會耽誤事,有時候甚至可能會喪命!因此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喝酒的危害性了。
故事:抽驢
? ? 相傳,清朝有個富家小姐叫九鳳,嘴尖舌薄,常常以愚弄他人來取樂。一天早晨,九鳳站在門口,啃著饅頭。這時,一位年過60歲的老人騎著毛驢哼哼呀呀地從她面前經過。九鳳靈機一動,朝他喊道:“喂!吃饅頭吧!”
老人連忙從驢背上跳下來,畢恭畢敬地說:“謝謝小姐的好意,我已經吃過早飯了。”九鳳一本正經地說:“我沒問你呀,我問的是你的毛驢。”說完,她得意地一笑。
老人聽了非常氣憤,猛然轉過身子,照準毛驢臉上“啪、啪”就是兩巴掌,說道:“出門時我問你城里有沒有朋友,你斬釘截鐵地說沒有,沒有朋友怎么會有人請你吃饅頭呢?”
“啪,啪”,老人又在驢屁股上抽了兩鞭,說:“看你今后還敢不敢戲弄我!”說完,便翩身上驢揚長而去。
九鳳本想使用指桑罵槐術愚弄老漢,不想老人以牙還牙,讓九鳳自取其辱。
在社交中,我們經常會碰到其他人的故意刁難,這時我們不妨采用“指桑罵槐”的方法予以反擊,也就是通過罵其他事物而達到罵論敵的目的。
小故事,大啟迪:
50個人走進一個裝滿氣球的教室,主持人提出一個非常奇怪的要求:給每人一個氣球,要求大家在氣球上用筆寫上自己的名字。
接著將氣球收集起來,放到另一個房間里。 然后大家被帶到那個房間,要各人分別找到寫著自己名字的氣球,限時5分鐘。
每個人都在瘋狂地找尋自己的名字,大家碰撞、推擠,現場一片混亂。
5分鐘過去了,在場沒有人能在規定時間內找到自己的氣球。
主持人喊停!要求大家隨便找個氣球,然后把氣球遞給上面有名字的人。
不到3分鐘,大家都接到了自己的氣球。 于是主持人指出:這就是我們的人生!每個人都瘋狂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但沒人知道它在哪里。
福氣其實取決于周圍的人:給予他人想要的,你就會得到你想要的,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所以,心中有多少恩,就有多少福!上等人互相捧,下等人互相整!你把身邊的人看成草,你被草包圍,你就是“草包”!你把身邊的人看成寶,你被寶包圍著,你就是“聚寶盆”!人生要懂得放大別人的優點,欣賞別人的長處,才能相互協助,相互支持,實現共贏!
今日練習故事:三毛叫媽
? ? ? 張樂平有一幅出名的漫畫《三毛叫媽》,畫的是一個貴婦人牽著條哈巴狗碰見了三毛,那婦人調笑三毛說只要三毛叫她的哈巴狗幾聲“爸”,她就給三毛30塊大洋。這真是極大的人格侮辱,可是聰明的三毛很快就想出了一條妙計:他如數地叫了那狗幾聲“爸”,那女人在眾目睽睽之下也只好如數把大洋給了三毛,三毛接過錢感激地說:“謝謝您,媽!”這一下,就使那原本高高在上的貴婦人陷入了比三毛更難堪的窘境,而三毛的機智、幽默又得以顯露出來。
三毛運用先默認對方的發難,然后再按照發難者的旨意付出些行動,順理成章地在“褒揚”對方的幌子下使對方陷入跟自己相同甚至比自己更難堪的境地,從而使自己的難堪得以緩解或解脫!
本周練習故事:莊子借糧
莊子是我國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他一生都過著十分清貧的生活。有一天,莊子家里一點兒糧食也沒有了,他萬般無奈,只好放下手里的書,拎個袋子到朋友監河侯那里借點兒糧食。
監河侯正收拾行裝要外出。莊子見了他,講了借糧的事,監河侯滿口答應:“好說,好說,不過我正要進城收租金,等我回來,一定借給你300兩銀子。好嗎?”
莊子心想:你進城一趟,來回得半個月,等你回來,我一家人不早就餓死了嗎?他想了想說:“老兄啊,剛才我碰到一件事,很有意思,你不想聽聽嗎?”監河侯說:“什么事,你快說。”他向來特別愛聽新奇的事。
莊子說:“剛才我到你這兒來的時候,在路邊聽見求救的聲音。我到處找,卻沒見人。原來在路旁的干河溝里,有一條小魚,嘴巴一開一閉地在叫著。它說‘我從東海來,現在快干死了,先生能不能給我一瓢水,救我一命啊?’,我說‘那太少了!你再忍耐一下,等我去找趙國和吳國的大王,請他們堵住西江的水,然后開溝挖渠,把西江水引到這兒來,你就可以順水游回東海了,你看這樣好嗎?’,誰知那條魚聽了很生氣地說‘我現在已經快干死了,只要一小瓢水就能活下去。你的計劃雖然很好,但等到西江水來的時候,恐怕我早已變成魚干了,先生只好到干魚攤上找我了。’”
監河侯聽到這里,滿臉通紅。他連聲向莊子道歉,并且喊來家人,給莊子裝了滿滿一袋糧食。
在社交時,為了達到說服對方的目的,我們可以運用比喻說理來達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