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回故鄉——大理

行再遠,游子心,永相牽。離再久,根依舊,剪不斷。

少小離家,一走就是大半輩子。這人生起落不定,一直漂泊在外,無處扎根,也不知根將扎向何方,要扎多深。在他人眼里這是何等的瀟灑——走四方,多少人夢寐以求的理想!年少十八時,滿腔的熱血沸騰,澎湃,能走多遠走多遠。從云貴高原走向關中平原,再從關中平原走上青藏高原,從青藏高原走下嶺南,最終安家落戶。二十多年一晃而過,常常在夜里夢中穿越時空回到兒時的家。看到的是:家里的親人一個不少,音容依舊,房前屋后都自己熟悉的東西。

問君歸期可有時,門外小船翹首待

中國人講究的是“落葉歸根”。故鄉的山水養育了我,當我展翅的時候我卻想飛得更遠。就像風箏一樣,飛得再遠,線依然在故鄉,魂牽夢繞的還是家鄉的山山水水。只是,真正踏上故鄉的土地時,卻是異客;但,在異鄉卻也被稱為異客。不知道自己該歸何處,身在他鄉為異客,身在家鄉也為異客。我該如何定位自己,踏踏實實做他鄉人還是堅定不移、矢志不渝的做回故鄉人。每一次回歸故里,最大的感受是物人全非,原來的老人一個個駕鶴西去,原來的年輕人正在慢慢變老、新生代一茬又一茬,“兒童相見不相識”,Ta們不認識我我不認識Ta們。一年年的變化,兒時的那些東西一點點地變成了回憶。有時候想去尋找點曾經熟悉的東西,發現變得已經沒有一點蛛絲馬跡了。站在兒時待過的地方,靠的是回憶!該慶幸故鄉的變化,還是該悲傷自己離開故鄉太久,沒有把故鄉的所有變化刻錄在腦海。

彩云之南,七彩云南

故鄉的變化,用政客們的俗語來說就是:經濟有了飛速的發展。為了經濟的發展,該賣的地賣了,不該賣的也賣了,填海,可以造別墅,漂亮的母親河——洱海變成了有錢人家的后花園;蒼山的山坡下只要有空地的地方也建了房,不要管他是不是泥石流的緩沖帶,只要能帶來經濟效益就行。蒼山十九峰下,密密麻麻的是房子。兒時趕著水牛和小伙伴們嬉鬧的大草坪沒了,巨型的大石也找不見了。回憶在山下找不到,只能到山上找了,為了不讓死人和活人爭地皮,原來埋在山下的先人,都被請上了山。兒時,經常采蘑菇的地方已經變成了一堆堆墳冢。

小普陀

夢里,故鄉依然翠綠;夢里,故鄉依然寬闊;夢里,故鄉依然山清水秀;夢里,故鄉依然城墻斑駁;夢里,故鄉沒有那么多的商業化氣息,有的只是一種歷史的厚重。一座小小的城池,承載著“文獻名邦”的芳香,淵遠流長!

孤舟一葉天地間,綠草青青靜靜候

夢里故鄉全是兒時的味道,我在天地間自由自在地撒歡,和白云談天和石頭說地;雞鳴狗叫,瓜果飄香,牛羊滿山跑;傍晚,炊煙裊裊,我正趕著牛兒回家。

真美!

行云流水勝似人間仙境? ? ? ? 楊龍攝

附注:《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6)》稱:身在異鄉為異客,回到故鄉仍為異客。



故鄉篇:洱海之殤(一)——誰之過,誰之責

洱海之殤(二)——雙廊會成為第二個阿凡達?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