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為什么害怕結婚?這篇文章給出了最好的答案

為了寫好這篇文章,嫻哥找了不同年齡階段的讀者做了一個咨詢調查。

已婚人士(年齡30~35歲)

@帽子里的棉花糖:如果人生可以重來,絕不會順應父母心意,輕易結婚,因為后悔了。

@不吃香菜:男人只要偶爾帶帶孩子,周末陪一兩次孩子那么他就是一個好爸爸好丈夫,而女人只要有一點點沒做好就是不合格不稱職。

@lan:為什么不想結婚,當你手上抱著一個孩子,一只腿上還拖著另一個孩子,手上還忙著做年夜飯,老公在客廳刷著抖音上的美女,笑著那叫一個歡,嘴上嚷著菜怎么還沒煮好,餓死了,順便嫌你動作慢,菜太咸,那一瞬間生活的絕望你才會更想哭!

未婚人士(年齡24~30歲)

@h:我是男生,我覺得大部分90后不結婚是負責任的表現,因為男生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如果給不了老婆、孩子好的生活,我們不會那么快選擇結婚生子。

@是星空呀:看似越來越多人不想結婚、其實是這一代人更有責任感,家庭和養育一個孩子、可不是你自己說你會做一個好父母就能實現的,那些盲從婚姻生子,又不用心去經營婚姻,培養孩子的人,其實才是真正不負責任。

@二師兄:現在面對感情專一的人居然被人貼上優秀的標簽,玩弄感情的海王,渣男,比比皆是,我已經不相信愛情,更不可能選擇結婚,不要打擾我生活,我一個人挺好的。

90婚介所里面提過:父母最好的催婚方式就是經營好自己的婚姻。

現在多少年輕人對婚姻的恐懼還來自自己父母,來自身邊親戚不幸福的婚姻給他們自己內心造成心理陰影。

@喜東東:我恐婚有一部分就是因為我父母他們經常吵架,一旦我父親回家,總會吵架,小時候很害怕父親回來。

@Amo:我從三歲就沒想過要結婚,我怕我的孩子跟我一樣,承受一些不該他所承受的事情。

@豆豆吖?。何?4歲 非常期待婚姻,因為24年來,我爸媽從未在我面前吵過架,就算有時候有情緒了,另一方在幾分鐘后。就會嬉皮笑臉的去逗對方,出門永遠是手牽手,爸爸除工作外的出門,隨時都想帶著媽媽。

陳銘在奇葩說里面一段話道出了上百萬現代女性選擇不婚的真相。

“女性很煩結婚,因為一結婚,就要生孩子,生孩子就要涉及孩子給誰帶。女性先天覺得是不是女性要多帶點,男的先天也這么覺得也是女的帶,可是現在女性覺得,憑什么呢?我掙得跟男的一樣多,我也要上班啊,我晚上還要給孩子喂奶,我第二天精神不好,那我就不結了呀,我們不是排斥愛情,而是排斥這個世界看待年輕愛情的方式,我們是排斥愛情一旦出現,新的身份出現在我們身上的壓力,那不是我們想要的,自然想把它推開?!?br>

長期以來女性就社會預設性家庭的責任,就是女性的責任,而當代女性思想開始獨立,經濟也開始與男性不相上下的時候,女性對婚姻的見解開始有了新的思想建設。

我覺得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兩個東西,一個是價值感,一個是歸屬感,價值感來自于被肯定,而歸屬感來自被愛。

于掙錢。

有很多女性認為,結婚了錢就花在孩子身上,花在老公身上,開銷在于自身家庭上,用在自己身上就少了,所以有了“我自己的錢都不夠用,怎么舍得分給男人跟孩子”這種自私的說法。

你賺了一百塊錢,給自己花一百,我覺得太沒有意義。

童年最喜歡看的動畫迪迦奧特曼里面,迪迦里面說過:努力地活完自己短暫的一生把成果留給后代去繼承這也許就是生命的意義。

一個人生來碌碌無為,對生命無所繼承,對國家世界毫無貢獻地死去,此生白走一趟。

所以我們要在滿足自身需求的時候也能夠攢下錢來給孩子用、補貼家用這便就是對整個家庭的奉獻。

我始終覺得我們存在的意義就是奉獻,所以我并不認為結婚生子就會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

我們選擇了生育,本質是在傳承自己積累下來的優秀品質,也是因為愛。我們要把好的東西 有價值的東西傳承下去。

而賺錢多少也取決于我們對這個世界奉獻了多少,努力賺錢努力活著就是對我們國家和世界做貢獻,我們工作的同時要積累工作經驗生活經驗,讓自己變得更優秀,做一個具備成長性質的人積極一點去生活,這便是避免日復一日的辦法。

這樣生活才有希望,才會越來越好。

大多數女性口中所謂的恐婚,本質上是你不是恐懼婚姻,只是恐懼自己無法把控的關系。

很多女人擔心遇到不負責任的另外一半,頻頻地受到傷害;也擔心愛情被細枝末節的瑣碎給磨滅,讓愛情毀于平凡。

我跟朋友對此話題溝通后,我想寫給女性的一段話:

姑娘,首先你必須要是一個足夠獨立的人格,要明白自己沒了誰都可以活的很好,不依賴,不對別人抱有期待,不把自己的幸福全部交到別人手里。

你要理解,從你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要付出的,不可過于太自私,如果你不能養活自己,獨立不了,那么一開始你就不要要孩子,也不要妄想通過結婚改變階層生活水平,婚姻的本質并非如此。

最后你擇偶要注意幾個重要的問題:第一,互相喜歡;第二、互相尊重;第三、雙方足夠獨立? 且能夠攢下錢可以做到為自己的家庭付出;第四、要雙方都要有責任感,不要指望結婚后再有責任感,一開始就沒有責任意識的人,就不要過多指望對方結婚后有責任感。

當以上三大部分你都能做到且找到合適的人的時候,你就不必恐婚了。

因為兩個獨立且不依賴且能為家庭額外付出并且不降低自己生活水平的人,能積極向上的人? 不會過不好生活的。

當然如果你向往婚姻,你就要努力去找而不是等待美好的戀愛來找你。

當父母開始對你進行催婚的時候,當你內心建設做到不恐婚的時候,你便可以坦誠地回答父母:“我也想結婚,我也會努力的去找,但是現在的人過于浮躁,大多數人都是為了跟你說睡覺才跟你好。所以我在努力尋找也不能將就,我們慢慢來。

畢業時都覺得穩定的工作、美好的愛情、幸福的家庭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后來發現一件比一

件難。更難的是過了25歲,我們開始面臨催促,新年收到的祝福不再是快樂,而是大家的期待。

期待本也是件值得的事,但大多90后被催婚成假期日常,快樂也就不復存在。發現自己被催婚時,我最沮喪的是發現自己被限定了,不能純粹的選擇或漫不經心的相遇了。

像是一種任務,按要求在特定時間內,必選個大家覺得可能不錯的人。

這是父母一代的路,他們覺得可以延續。新的一代面臨的卻是紛繁復雜,且對生活有自我要求。倉促下得到的答案,未必是個好開端,也可能是一條盡頭無光的路,大多人還要一路到我不知道別人會不會感同,被催婚會增加自卑感。

我會發現那些自認為擁有的優點,在這個市場無人在意,更多的是世俗對你的要求:例如你要會做飯、你會帶娃、你要顧家、你很老實、你有穩定工作等。沒人會提到你熱愛生活、你敢于嘗試、你溫柔有趣、你善于社交、老板同事贊賞、你高情商讓朋友舒適等。

長輩覺得二十多歲有兒有女才是王炸,我明白長輩良心用苦,也沒有責備之意。

但仍覺得有人結婚幸福,單身也幸福;度假幸福,工作也幸福,因為她就是個會讓自己感到幸福的人。快樂更多是心態,把結婚當成任務完成不該是90后幸福的唯一標準。但遇到對的人而結婚肯定是標準之一。

細品其實這是兩碼事。

"人這一生重要的兩件事:一是做好事業,二是找對愛人,當太陽升起要投身事業,當夕陽西下要與愛人相擁"。

這是兩件不可馬虎的事情,我不能因為畢業慌張就在校門口找一份職業落腳,同樣也不能因為年齡倉促就選擇一個人。

因為害怕,我某天醒來發現后半生的一切都不是真正想要的。

但是我看了看眼前,只能假裝我根本沒發現,假裝我從未醒悟。我只能像往常一樣做好早餐再去上班。

本想過有趣的一生卻已束縛,好怕變成一個可悲的人。游蕩的孤高靈魂怕遇到得不是瀟灑同行之人,確是羈絆之人。

沒想過不結婚,怕催婚,并不是覺得婚姻不重要,而是因為太重要。我們只是暫時沒找到靠譜又出色的精神寄托。

曉露晨風醉人,但落日余暉的路上也會充滿愛意的呀。我們也熱愛生活,也想要一個會發光,會帶我們前行,會寫愛的人。

那就期待承諾:今年會認真對待,期待能與對的人牽手。

我們并非不急著結婚,是希望投入煙火之前,還能選擇還有浪漫。而不是必婚年嶺后權衡利弊快速婚姻。

我們也并非妥協,是指望還能遇到熱烈的坦蕩,可愛的真誠,勇敢的專一,而不是和愛意搖擺的人一起吹晚風。

那就祝我們之后的日子不用再刻意尋攏愛,路遙馬急中,幸運且堅定。

嫁的人是誰,很重要,因為他決定著你一輩子的生活狀態。娶的人是誰,更重要,她很有可能決定著你一生的層次和高度。不要將就的嫁,也別違心的娶。

梧高鳳必至,花香蝶自來,我富,則達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但無論怎樣,人到最后可能做的選擇可能后悔,但是我希望你們都能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活一生,才算是不辜負時光的贈予。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