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晨讀分享的內容比較刷新認知的,是做壞馬不做好馬,以我們平常的觀念來看,肯定是爭取做一匹好馬,做一個更優秀的人,才是我們一直所要追求的目標。
而文中所提倡的做一匹壞馬,在我看來有一點《傷仲永》里面所說的那樣,即使是天才,也是需要后天的努力的,不然最后的結果只能像方仲永一樣,縱然是天賦秉異的天才,沒有后天的學習和努力,最終也只能泯然眾人矣。
做一匹壞馬,不時的被鞭打,在一次次吃鞭子的過程中長記性,才能吃一塹長一智。我們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人,沒有天才的天資和本領,選擇做一匹壞馬,在一次次的鞭打下學會加速減速、左轉右轉,雖然過程漫長而痛苦,但是每一步都是扎扎實實的。
就如最近大火的熱劇《我的前半生》里,大學畢業沒多久就做全職太太,生活上養尊處優的羅子君,早已和職場嚴重脫節,她的日常生活無非美容逛街防小三,但為了與前夫爭奪兒子的撫養權,羅子君放下面子咬牙開始找工作。然而作為一個37歲的職場新人,羅子君自然到處碰壁,這讓閨蜜唐晶十分擔心,賀涵卻如此安慰唐晶:
“路要自己一步一步走,苦要自己一口一口吃,抽筋扒皮才能脫胎換骨。除此之外,沒有捷徑。”
金句賀涵
而做一匹壞馬,就是要經歷這樣一個抽筋扒皮的過程,才能在發展的平臺期時保持一個平常心堅持下去。
最后,想說的是,做一匹壞馬,是要做一匹有上進心不斷學習的壞馬,因為我們最終的目標是成為好馬啊對不對?
這就需要我們像孩子一樣去學習,孩子往往對這世界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欲,不怕犯錯也不怕丟臉,一點點的學。
在面對一個全新的領域時,我們要允許自己不懂不會,小孩一出生除了喝奶,也什么都不會啊,不會可以學嘛,空杯心態,像孩子一樣去學習,駑馬也有可能成為千里馬。
套用小平爺爺的黑貓白貓理論,管它壞馬好馬,能馳騁千里,把事做好的馬,才是我們最想成為的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