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人從哪里來,到哪里去的問題?怎么過一生?我的觀點
1.人是聚合物,是由萬千個不同的`零件`(或說基因)聚合而成的,每個零件都有其來源與遙遠的歷史,每個物體都可能或多或少含有例如孔子孟子等等的圣人基因、也含有一些例如老虎大象等動植物的基因;
2.每個人都不同,沒有一片相同的葉子,對于人,也是一樣的。某一種頻率如果占據(jù)主導(dǎo),那么這個人就形成相應(yīng)的性格,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
3.人的產(chǎn)生、成長也是一樣的。父母只給了一個最基本的樣子,當(dāng)然,后天的家庭氛圍對其也有相當(dāng)?shù)挠绊懀牵饨绲沫h(huán)境(例如學(xué)校、社會)給予的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自我;
4.人的消失也一樣。因為是聚合體,所以也不存在消失一說,它只是分散了、分開了,去處也有很多很多種,也可能去參與其他人的形成,也可能去參與其他動物、植物的形成、生長,總之是不滅的;
5.至于參與形成何種物質(zhì),要依據(jù)量子表現(xiàn)的固有的震動頻率而定,如果這個類型的頻率多了并聚在一起,表現(xiàn)出的就是某一類人或物,所以,人以類聚是有道理的;
6.怎么樣參與下一次的聚合,能有一個自己滿意的歸宿?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偶然因素不可控,必然因素就是調(diào)整自己的頻率,就是修身,修自己的身,同時也要影響周邊的環(huán)境;
7.基于上面的觀點,人是不能定量分析的,只能定性分析。例如不能分析這個人懶惰占比多少,自私占比多少,只能說這個人在此時此刻表現(xiàn)出什么,那么他在此刻就是什么……或者說,這個人一貫的表現(xiàn)出什么樣,那么,給別人留下的是什么印象,等等;
8.人一生下來,就開始欠別人的了。要吃,還沒有能力自給自足,是別人提供的;要穿,也是不相識的人的工作成果給你保暖,住、行也是一樣,就連思想,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進行……所以,人一生下來就欠別人好多,既然享受了,就應(yīng)該回報(跟借債還錢一個道理),所以人必須工作、要還債。
在生活中,也不要需求太多,否則,這輩子欠的越來越多而還的少,不能給予別人,那我們就是寄生蟲,這是每個人都不愿意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