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復盤總結下半年的第一個月,七月讀過的書籍。
一、《聚焦:決定企業的未來》 艾·里斯著
特勞特定位系列的書籍,讀了《定位:有史以來對美國營銷最大的概念》,受益頗深,也在再次精讀和嘗試踐行。年輕有為的李靖(公眾號李叫獸)是研究透了定位和營銷,然后25歲就成為了百度副總裁。
特勞特系列還讀了《人生定位》,非常值得年輕人閱讀。所以決定繼續閱讀定位系列書籍,在七月閱讀了《聚焦》,并寫了一篇讀書筆記,如下:
《聚焦》讀書筆記
讀這本書期間一直在思考三個問題:
1、企業為什么要聚焦?
2、人們為什么容易失去聚焦,常見的失去聚焦方式有哪幾種?
3、如何實現長期聚焦?
以下是我個人的一些理解:
1、企業為什么要聚焦?
一般企業的經營分為兩種,多元化發展的綜合公司和精準定位的聚焦型企業。
但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企業間的競爭更加激烈。如果公司的產品不能讓消費者記住,那么將無法占據消費者的心智。很多時候產品的成敗是在于消費者認為是怎么樣,也就是消費者的口碑。
例如消費者心智中的理解大眾汽車是普通家庭用車,奔馳是豪華車,那么這個理解就是根深蒂固的。一般家庭用車就會去買大眾。這就是外部聚焦帶來的市場細分卡位。
還有如果一家企業如果只做某細分產品,人們的理解認為你是專業的,就像中國的長城哈弗汽車SUV形象,比亞迪新能源車形象,在消費者中落下的口碑是專業的專注的。
對內部員工來講,有精準的聚焦,才會更加專業,什么都做一點成為專家的可能性就小很多,對應的是缺乏前沿技術與科技。而從研發制造來說,只有專注把某一領域鉆研透了,專業的人才能保證專業的品質,可靠的質量,控制得住成本。就如Volvo汽車聚焦安全,那么在安全領域,無論是被動安全技術安全帶、安全氣囊、籠式車身,還是先進的主動安全ADAS技術,VOLVO一直是汽車安全領導者。
2、人們為什么容易失去聚焦,常見的失去聚焦的方式有哪幾種?
人的大腦天生容易失去聚焦,人的注意力很容易失去專注。所以人們總是計劃做的事情多,但實際上完成的少,而且在做的過程中又產生一些新的想法。
在企業層面,聚焦是少,發散是多。從短期效果來看,聚焦的效果不如多元化經營。還是以汽車為例,如果深耕一個細分市場,通過聚焦打造影響力要經過幾年的時間,因為從技術到市場,到消費者的口碑需要一個周期。
而拉長戰線似乎是一件更容易的事,比如制造各種類型的車,不同尺寸SUV,各種價位的轎車,這樣一下子在市場上鋪開,至少消費者到店選什么款都有。
但是過幾年后會有一個問題?消費者為什么會來選這個品牌呢?是性價比?是造型?在汽車市場上該品牌聚焦哪個細分市場?弄清楚這個問題非常重要。
常見的失去聚焦方式是品牌延伸。上汽有款車榮威950,質量很好,但銷量非常慘淡,因為消費者心中榮威品牌是普通家庭轎車,而榮威950是中高端B級車,那么大家的心智就會產生矛盾。一個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已經確立,試圖延伸價格區間占領市場幾乎不可能成功。
正確的品牌延伸是重新建立品牌,像本田汽車創建謳歌品牌,豐田汽車創立雷克薩斯品牌,這樣大家的心智是可以接受的,雷克薩斯是高端豪華車品牌。
還有多元化的失去聚焦方式,本來一家公司是制造手機的,卻要加入造汽車的行列。本來公司是造電腦的聯想卻試圖搶占手機的市場,大家心中給你留了位置,買你的電腦。但你不能覺得買電腦的人也需要手機,順便買個手機吧。完全的錯誤,蘋果、三星、華為手機已經占據了大多數人的心扉。
品牌價格延伸、產品延伸、業務延伸是常見的失去聚焦方式。正確的方式應該是適度的價格梯度、建立新品牌、業務拆分重新聚焦。
3、如何實現長期聚焦?
長期聚焦的十五要素如下:
3.1聚焦要簡單
3.2聚焦要難忘
3.3聚焦要有影響力
3.4聚焦要有革命性的變化
3.5聚焦要有競爭對手
3.6聚焦要著眼于未來
3.7聚焦要內外兼修
3.8國家也需要聚焦
3.9聚焦不是一種產品
3.10聚焦不是一把傘
3.11聚焦不用吸引所有的人
3.12聚焦不難找到
3.13聚焦不會馬到成功
3.14聚焦不是傳統意義1戰略
3.15聚焦并非一成不變
二、《摩根寫給兒子的32封信》 摩根著
這本書是本管理學書籍,堪比韋爾奇的著作《商業的本質》,是世界財富巨擘摩根家族的奠定者—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給兒子小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的信集。書中每一字每一句都值得認真閱讀。我在讀到第十四封信《冒險的誘惑》的時候寫了筆記,如下:
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才是創業成功的秘密
有時候人總是矛盾的,特別是處于現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
身邊有的人瞬間抓住了機會,成功逆襲;從網店到自媒體,微商,炒股,買房,買比特幣,投入各種創業,互聯網+,共享經濟,人工智能,等等機遇造就了很多人的成功。但也有的人在冒險中失去了自我,敗得一塌糊涂。
機會從來都不是平等的,對于別人是機會可能對于你是陷阱,雖然大趨勢的確是對的。但每一件事情成功背后的邏輯包括方方面面,資本、運營、技術、銷售,團隊的執行,每一次創業的你都是和最專業的人在競爭。
所以很多時候,無論是對于個人還是創業者都要清楚,十分的清楚,自己不能做什么,而不能看到身邊有人做成功了,認為自己就能成功,除非是你有非常靠譜的合伙人和你一起并肩作戰。
因為任何層次的跨專業、跨行都不是你想的那么簡單。
《摩根寫給兒子的三十二封信》中第十四封信就是講是關于冒險的誘惑。摩根的兒子也就是小約翰遇到了一次機會,他的朋友哈羅特邀請他進行投資,在朋友興致勃勃的描述下,小約翰動了心,認為的確是項不錯的事業,賺錢前景應該很好。
不過老摩根提醒兒子,那個行業與自家的行業隔得很遠,在任何一個行業中想做好一份事業都需要用心去經營。如果小約翰拓展業務,把相當的精力和時間投注在新的事業上,那么自家業務肯定會受影響,并且自己的精力和技術也未必能夠勝任新的行業。
機會很多,誘惑也很多,賺錢的投資機會也很多。在發現一個商機時,似乎可以在30分鐘內列舉出所有的肯定面和優勢,甚至晚上激動的無法入睡,但是我們自己更應該清楚自己的能力,經驗,投入的精力和金錢能有多少?是作為新的業務腳踏兩只船,還是All? in。
我建議不要去腳踏兩只船,一心兩用是無法專注做到極致的。
當然如果你年輕,可以折騰;你有錢,可以任性;
畢竟,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去嘗試誰又知道結果如何呢?
但只準成功不準失敗的承擔重要責任的你,中年危機的你,必須清楚的認識自己,什么事情是不能做的。
隨著企業的經營增長和個人職務與責任的重大,知道自己不能做什么,才是成功的秘密。
三、《零售的哲學:7-Eleven便利店創始人自述》 鈴木敏文 著
讀這本書最大的感觸是作者面對變化時的嗅覺及敢于決策,決策之后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押著性子堅持到底,直到把事情做成。
鈴木敏文在認識到日本老齡化到來時,便可以預知日本的社會屬于網購和便利店,因為老齡化社會的一大特點是年輕人會非常忙碌,老人多,那么購物就要把一項體驗做到極致,就是便利。鈴木敏文便便利體驗方面做到了極致。
下面摘抄一句文字,勉勵自己和同在勤奮認真踏實嚴謹做事的每一位朋友:
“企業的實質和方針自當隨時代改變,但我自身的性格卻從未有過改變。今后我也將繼續秉承勤懇和踏實的態度,繼續指揮經營的航線。”
四、《逆轉:弱者如何找到優勢,反敗為勝》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馬爾科姆的有多本非常經典的書籍,比如《引爆點》,是羅永浩很推薦的一本書;還有一本《異類》。
作者在這本書中分享了多個逆轉的案例,對于任何一個特點保持多元視角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跳出框架和習慣性思維才能把不足轉變為優勢。
對任何困境甚至逆境也要保持積極的態度和信心,比如閱讀障礙癥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病,但恰恰這些人中很多成功了。有些人會認為這些人不適合閱讀怎么能夠做高管,做領導。
但恰恰是閱讀障礙癥使他們在閱讀文件時特別慢,一字一句的閱讀,他們是讀的最認真最仔細的人。而正常人雖然都沒有閱讀障礙癥,但是又有多少人能夠一字一句的閱讀任何一份報告和材料呢?甚至反復琢磨。
而這項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項能力。
以上為七月期間閱讀的四本書籍,八月讀書繼續…
今天看了下我個人微信讀書的好友,7995人,感謝你們的關注,也有很多大神的指導,公眾號也有2000+朋友一起督促我讀書寫筆記,認識了很多朋友,感謝你們,在這功利和浮躁的社會里如此安靜的努力。時間會給我們答案。加油!
PS: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作者介紹:王建設,一個把西游記切開讀給你看的讀書人,一年讀書50本+,寫字10萬+;微信公眾號:王建設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