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平平淡淡的生活總會有點不滿,對未知又有點畏懼,相信是大多數人的內心。
一個運維的朋友離職,準備尋找新的機會,因為孩子要上小學,不得不考慮戶口問題;
一個客戶端的朋友是數學系出生,他想走搞研究的路子,因為本身喜歡做有難度的事情,更希望自己能認可自己的所作所為;
我也經常在閑暇時會思考,自己每天所做的是什么,所學又是為何,將來的方向,以及我是否覺得開心。
或者這么說----
- 財富自由;
- 社會認可;
- 自我肯定;
自我回顧
13年來上海,從實習的獨立研發游戲,到正式工作后游戲后端,游戲前端,手游SDK接入,iOS,web開發。
仔細思索,從后端轉前端是因為后端的東西不是所見即所得,成就感太低;
游戲前端因為公司原因,不太想做游戲開發;
后面和朋友合計創業,就先內部轉崗到手游接入,熟悉下應用開發;
做iOS是因為當時團隊沒人熟悉iOS,做web是因為中途web開發的人離職;
看似一步步都有原因,實則是自己內心太急躁。
世界這么大,能學的不僅僅是技術,還有人與人的相處之道、產品思維、公司管理、項目管理等等。
回顧過去幾年的所作所為,得出的結論:自己還是too young too naive
。
CCPC
我們一個在職,一個在實習,一個剛離職;
一個在上海,一個杭州,一個在珠海;
一個本科畢業,一個研三,一個研究生畢業;
卻決定參加今年的CCPC-Final,而我最近一次參加比賽,還是3年前的事情。
為何時隔三年,在工作以后,還要抽出大塊的時間來訓練,甚至請假參加比賽?
我自己的回答是為了找回動力,找到編程的感覺。
對比一下,曾經一起玩比賽的人們,他們又在做什么?
08的隊友,一位在北京創業公司做CTO,一位在騰訊;
09的隊友,一位從4399出來換了幾家游戲公司又回4399做erlang,一位在北郵讀研然后做游戲,一位從百度到騰訊;
10的隊友,一位本校讀研在ar公司實習,一位華工讀研在滴滴實習,一位工作后回去考研還在浙大讀研,一位在上海做產品;
11的隊友,在中大,武大,華中科大讀研各一位,餓了么一位,09的北京cto手下一位;
和目前的同伴相比,還能找到認同感,因為大家路子不會有太大差別。
或許有人工資高,有人公司前景好,有人技術突破天際,但那始終在自己的可視范圍內。
可是,時間是一個放大器。未來,必然是截然不同。而我的路子又在哪里?
何去何從
做什么會讓我開心?我是否有這么去做?
深入學習音視頻相關知識?不太喜歡;
學習OpenGL,往圖形圖像方向靠攏?OpenGL好玩,但不喜歡搞圖像算法;
繼續弄直播?深入學習就是音視頻的知識;
隊友走的數學、算法路子,也不合適我。
回顧13年至今,讓我覺得很開心的幾件事情:帶實習生、創業、寫博客。
我喜歡決策,喜歡尋求最優解,喜歡用一個模型來思考問題,我喜歡循序漸進的引導和教導。
已經搞不清是因為這樣喜歡的編程,還是因為編程然后變成這樣。
但是,就沿著這條路子繼續吧。
總結
目前并沒有太大的野心,也沒有強勁的內驅力,對自己的要求也是慢慢來,儼然就是一個普通的人生。
內心很抗拒這種想法,所以,不會持續太久這種平淡的生活。
不求搞點大新聞,給生活注入點新血液。
后記(更新于2018年7月)
16年在寫下這篇文章之后,開始尋求新的出路,也幸運地來到鵝廠。
在過去的一年多里,不斷適應新的環境,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成長非常快。
關于我的未來,我仍舊看不清會如何變化,但是我明白先做好此刻的事情,同時要持續學習;對自己提高要求,保持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
做好自己,積蓄力量,等待機會,勇于出擊————這就是我現在給出未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