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我們面臨畢業(yè),即將分離。對未來,我們之中有人滿懷期待,有人躊躇滿志,有人不敢面對。對過去,大家有著共同的遺憾,就是沒有一起出去旅行過,畢業(yè)旅行也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一拖再拖,拖到無法出發(fā),倉促地分離,面對各自的未來。
2017年4月,六個人在微信群里聊天,群里頓時炸開了鍋。6個人都在學校教學,五一都有時間,剛好有三個人都在蘇州上班,旅行的目的地就定在了蘇州,那個傳說中“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城市。訂車票,訂房間,商量游玩的地點,大家忙碌著,也期待著。
5月1號早上,起床準備出去玩,宿舍兩個千年磨蹭還是老樣子,磨磨蹭蹭到了九點才收拾好,又被大家調侃一番。第一站是蘇州拙政園,天氣還好,不是特別熱,一進門,眼中是郁郁蔥蔥的翠色,身體馬上感覺有絲絲涼意,焦躁的情緒一掃而光。正準備一窩蜂地往里跑的時候,宿舍最靠譜的姑娘發(fā)話了:“拙政園景點很多,我們下午2點還有別的安排,所以注意時間,不能全部看完。”至于去了哪些小景點,記不清了。因為學過葉圣陶先生的作品,不自覺地就對比開來了。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講究的是畫面美,每一個小角落都有值得欣賞的美,一棵枯樹,一張石桌,一間小亭,一座假山,一扇窗,一汪水,每一處都別有味道。
下午是吳妹妹的男朋友請大家吃飯,讓女婿見見“娘家人”也是宿舍不成文的規(guī)定,選擇了一家據(jù)說很有蘇州味道的飯店,飯飽之后(沒有喝酒),直奔之前定好的民宿。民宿是三室一廳一廚一衛(wèi),三個臥室三種風格,一間是以“荷”為主題,墻上貼有《愛蓮說》還有一朵荷花,床單被罩是青色的;一間是以“竹”為主題,墻上貼有竹子,床單被罩是灰色的;一間是以“梅”為主題,墻上有《詠梅》,床單被罩是大紅色的。兩人一間,有嘀嘀咕咕說悄悄話的,也有嘻嘻哈哈鬧騰的,也有不堪旅途勞累倒頭就睡的。
5月2號,早餐吃的小籠包,不同于北方大包子,嬌小秀氣,輕輕咬開一個小口,輕輕吸出里面的湯汁,蘸一點醋,送入口中,面軟肉細,味道特別好。準備去的地方是同里古鎮(zhèn)。兩個拍照狂魔,一路走一路拍。小橋流水有意境要拍,花店有情懷要拍,剩下的人呢,就坐在流水兩邊的石沿上等著,偶爾還會有船娘唱著歌,著游客慢慢悠悠劃過去,剛好碰到一對新人,身著紅袍在拍婚紗照。中午就在流水旁吃的飯,頭上是翠綠色的樹,旁邊是翠色的流水,腳下是青色的石板路,對面是灰白色系的老房子,愜意極了。
晚上,去了山塘街,準備吃些小吃當晚飯,夜幕降臨,街燈亮了,街上的人看不太清,突然就有了一種穿越感。坐在船上 ,夜游山塘,看著兩邊的風景倒退,聽著一個小女孩背:“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倒也應景。
5月3號,上午買特產(chǎn),下午準備坐車回去。回去的時候也很倉促,一如當年的離別。因為大家第二天都要上班,不再是上大學時,跟導員說一聲沒買上票就可以請假,人在職場,身不由己。
老話說,看景不如聽景,我倒覺得不如親自踏踏那片土地,摸摸那些景致,會帶你不一樣的感受,以此篇紀念遲到一年的畢業(yè)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