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自從上了預備班,對學習的興趣瞬間就開始上來了。在幼兒園那幾年幾乎就是完全玩兒來著,每天還想著辦法能怎樣才不上學,好多借口比如說今天下雨沒雨鞋,或者我不想在那個班了因為小朋友都不好玩,還有就是說今天好像發燒了能不能不去學校,理由多到你都會覺得怎么現在的孩子這么鬼靈精怪的,各種花樣層出不窮的換著來。那段時間也因為奶奶在家帶,有點順著他,說不去那就不去好了,反正在哪里都是玩,在家里還舒服一些,有時候帶他去喝完早茶逛完公園差不多10點鐘了覺得在家呆著無聊才說想去幼兒園了,于是才把他送過去,整個幼兒園上到園長下到搞衛生的阿姨都知道他。
預備班我們給他轉了一個學校,因為奶奶不在家,晚上我們來不及接送,于是直接給他辦理了學校三餐晚上7點半才去接他回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整個人變化得讓我覺得他似乎瞬間長大了一樣。
上課的時候問題特別多,老師說幾乎每節課都會大膽積極地提問,有時候碰到別的同學提問剛好他懂得也會非常積極地回答,在班級里是特別活躍的。還有比較明顯的是閱讀,每天都要閱讀一個小故事發到群里,他一回家盯著我有空就會說媽媽我們來讀故事吧,不管懂不懂字,有沒有拼音,他都順著我讀的字一個一個點下去,有時候我念的那句話有點長,他跟不上就會要求重來,直到他懂了位置,還有寫拼音這些就不用說了,每天都惦念著哪些作業回到家立刻就寫完。記得有一次放學后帶他出去聚餐,回來的時候都10點多了,洗完澡喝完奶就上床去了,模模糊糊中問我今天作業還有什么,我念了出來,然后他一下子清醒過來連褲子都沒穿就跑上去打開書包自己寫了起來,那個認真執著的勁頭真的和三個月前的他完全不同,作為家長看到孩子這樣的轉變也覺得特別欣慰。
特別是閱讀這件事,孩子是可以培養的。據說孩子最佳的閱讀年齡是3—6歲,但是如果已經錯過了,那么最佳的時間就是此刻,所以不要總是推脫沒有時間讀書,或者說即便是讀了孩子也不懂,其實不是這么回事的,只要持續地讀書,孩子總是會在潛移默化當中慢慢被熏染,也許一天不懂,兩天不懂,三天一個星期也都不明白什么回事,但是只要培養出閱讀的習慣,并能把他閱讀的興趣釋放出來,那么一個月之后他會開始慢慢有所改變,一定會慢慢喜歡上你和他一起閱讀的樂趣。這樣的轉變都是需要時間的,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快速達成,換個角度想一想,即便是成年人,習慣的養成還得需要21天呢,更何況是孩子。
只要他喜歡上閱讀之后,家里的書就開始慢慢一本一本拿過來給你讀,因為他不懂字的情況下,只能讓你幫忙,再往后也許他就會有自己想要認字的欲望了,只要這樣的欲望和興趣一上來,那么讀書對他來說就是說非常簡單的事情了。
家家被接去外公家了,昨晚9點多還給我電話說媽媽我今天還沒讀故事呢。于是外公就陪著他讀了故事書,看著視屏里他認真的樣子就覺得特別欣慰。
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塊白色幕布,你給他什么,他就顯示什么,從我們家長自身做起,自己平時多讀書,多和孩子一起閱讀,好好培養他閱讀的興趣,只要認真付出陪伴兩個月的時間,孩子的轉變一定會讓你覺得很驚訝。
而閱讀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之一,它可以讓你的人生多了很多很多樂趣,并且會通過此知道世界上大多數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