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時光款款而來,轉(zhuǎn)眼又是一年的中秋節(jié),又能聞到桂花香、吃到月餅了。
每年的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中國延續(xù)了上千年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人們當(dāng)初在這一天也許是為了慶祝豐收,也許是由圓滿的明月想到家人的團(tuán)圓而團(tuán)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祭拜月神,所以此后團(tuán)圓就成為了中秋的主題。
在古代人眼中月亮那般美好,卻始終帶著一層神秘的面紗,所以人們會猜想月亮上到底有什么呢?于是也就催生出了許多關(guān)于月亮的神話傳說。
在神話傳說中月亮上有一宮殿,名曰廣寒宮,里面住著一位嫦娥仙子。
她原是人間那個射落九個太陽的英雄后羿的妻子,卻因為偷吃長生不死藥飛升成仙到了月宮,這就是人人所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
嫦娥雖然得償所愿成了仙,得到永生,但日日夜夜獨自對著清冷的月宮心中不免孤單寂寞冷。
所以李商隱在詩《嫦娥》中寫到:
云母屏風(fēng)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yīng)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
不過幸好,能使嫦娥孤單的心靈得到一絲慰藉的是,還有一只整日搗藥的玉兔陪在她身邊。
另外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還有一株生長繁茂的月桂樹,幾千年來樹下有一人一直在輪著斧頭砍樹,可這株月桂樹永遠(yuǎn)也砍不倒,砍掉的地方又會再長出來。
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到了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2
古往今來月亮歷來是文人墨客們爭相描摹的對象,在古詩詞中有關(guān)月亮的名篇佳句不計其數(shù)。
月亮皎潔如許,所以詩人們經(jīng)常把殘月比作鉤或弓。
如李煜的《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白居易的《暮江吟》:“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p>
把滿月比作明鏡或玉盤。
如李白的《古朗月行》:
小時不識月,
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
飛在青云端。
杜甫的《八月十五夜月》:
滿月飛明鏡,
歸心折大刀。
轉(zhuǎn)蓬行地遠(yuǎn),
攀桂仰天高。
月亮高潔明遠(yuǎn),遺世而獨立,自帶著一種高冷的氣質(zhì),與詩人們的孤獨遙相呼應(yīng)。
不管詩人們是在得意還是失意時,始終有一輪明月作伴,依舊可以把酒問月,對酒當(dāng)歌,起舞弄清影。
如李白的《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
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
對影成三人。
王維的《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
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
明月來相照。
另外明月也寄托著人們對遙遠(yuǎn)故鄉(xiāng)和親人的思念。
如張九齡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白居易的共看明月應(yīng)垂淚,一夜鄉(xiāng)心五處同。
大家耳熟能詳?shù)睦畎椎摹鹅o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xiāng)。
還有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那樣白,樹上的鴉雀停止了聒噪,進(jìn)入了夢鄉(xiāng)。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中的桂花。
今夜,皓月當(dāng)空,普天之下的人們都在賞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誰的一邊?
誰又在望月向親人遙寄相思呢?是離家在外的人在思念故鄉(xiāng)的親人呢?還是家鄉(xiāng)的人在思念遠(yuǎn)離的親人呢?
在寒冷的秋夜,天空升起一輪圓月,無論人們身在何方,即使隔著天涯海角的距離都能看到。
皎潔的月光既映照著故鄉(xiāng)的親人,同樣也映照著身處異鄉(xiāng)的離人。
雖然不能與千里之外的親人團(tuán)聚,但卻能在同一時間望著同一輪明月思念著彼此,仿佛明月可以借著月華把思念傳達(dá)給彼此。
話雖如此,但杜甫卻偏偏說:“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p>
今夜的露水最白我們能很好地理解,可明明無論在什么地方天上的月都是一樣的明,為什么詩人要說故鄉(xiāng)的月才最明呢?
我想我們都有過這種感覺,明明是一樣的東西,毫無二致,可在我們心里總覺得差了點什么,或者已沒有了當(dāng)初的味道,就像媽媽做的菜,和我們對故鄉(xiāng)的那一種叫做鄉(xiāng)愁的情愫。
3
在眾多中秋或詠月詞中,最著名和最為人所熟知的當(dāng)屬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dá)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fēng)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zhuǎn)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是時任密州太守的蘇軾于公元1076的中秋之夜,一邊賞月,一邊喝酒到天亮寫的,同時也是在思念他的弟弟蘇轍。
明月從什么時候才開始出現(xiàn)的?我端起酒杯問一問蒼天。把酒問天這個事不止蘇軾做過,屈原和李白也做過,屈原寫出了《天問》,李白的《把酒問月》詩說:“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這些都表達(dá)了詩人們因自身的失意悵惘而對宇宙和對人生產(chǎn)生的思索,富有哲理也極具浪漫主義情懷,
不知道在天上的宮殿,今天晚上是哪一年。我想要乘御清風(fēng)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宮的美玉砌成的樓宇,受不住高聳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賞著月下清影,歸返月宮怎比得上在人間。
雖然詞人表達(dá)了對月宮的向往,想要乘風(fēng)歸去,擺脫人世間的種種煩惱,去過逍遙自在的神仙生活,但內(nèi)心深處還是眷戀著人間。
月宮里美玉砌成的樓宇再好,可終究經(jīng)受不住那兒的寒冷和孤獨,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間來得爽快,可以與三五好友吟詩作對、飲酒作樂,也可以在月下伴著清影翩翩起舞。
月兒轉(zhuǎn)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窗戶上,照著沒有睡意的自己。浩渺的月光灑下人間,把四周照得分外明亮,卻也讓自己孤單的身影在月光下顯露無疑,無處可藏,教人陷入思念之中頓時睡意全無。
就像張若虛在春江花月夜中寫的可憐樓上月徘徊, 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以及晏殊在蝶戀花中寫的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月滿中秋本該人們團(tuán)圓之時,可自己卻與親人分隔千里之遙,這時詞人像似在埋怨明月,明月不該對人們有什么怨恨吧,同時也有一個疑問為什么偏在人們離別時才圓呢?
但隨后詞人又調(diào)轉(zhuǎn)了筆鋒,似在為明月開脫,又似在寬慰自己,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也有陰晴圓缺的轉(zhuǎn)換,世上就難有十全十美的事,所以這種事自古就難以兩全,既然如此,又何必為暫時的離別而感到憂傷呢?
由此可見詞人終究是豁達(dá)的,看開了世事無常,也看淡了風(fēng)風(fēng)雨雨,就像詞人在另一首詞定風(fēng)波中說得那樣:“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fēng)雨也無晴?!?/p>
最后詞人表達(dá)了美好的祝愿,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都能夠長久的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4
人們不知道天上的明月是從何時開始有的,但明月一直在月出月落,月盈月虧之中周而復(fù)始,亙古不變地照耀著這個世界。
人們只能見證一世明月的陰晴圓缺,明月卻見證著人間無數(shù)世所有人的悲歡離合。
和明月相比人生終究太過短暫,明月還是當(dāng)初那個明月,可人世間仰望明月的人卻換了一代又一代。
就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中的名句:
江畔何人初見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
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
但見長江送流水
江邊上什么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
人生一代代地?zé)o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么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
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有: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還有就是李白的:
今人不見古時月,
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
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dāng)歌對酒時,
月光長照金樽里
現(xiàn)在的人有誰見過古時的月?但是今天的月亮卻照耀過古人。
古人和現(xiàn)在的人都像流水一樣,一波接一波的逝去,古人看到的月亮和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月亮卻是沒有改變的。
其他的咱們不多想,就希望每天喝酒唱歌的時候,月亮的青輝總映照在金酒杯里。
5
在中秋的夜晚,月亮迎來了它最圓最亮的時刻。
圓滿的月亮象征著人間的團(tuán)圓,許多在外打拼的人都趕回來與家人團(tuán)聚。
但是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在很多人團(tuán)圓的時候,又有一些人因為各種原因不能與家人團(tuán)聚,只能獨自賞著月向遠(yuǎn)方的親人訴說思念,就連口中的月餅都覺得有些苦澀。
還好現(xiàn)在網(wǎng)絡(luò)的普及能讓人通過屏幕面對面地交流,撫慰那顆相思的心。
看到此情此景,不知清冷月宮上只有玉兔相伴的嫦娥是否會感到寂寞,后悔自己當(dāng)初偷吃靈藥。?
今年中秋節(jié)正好趕上秋收,所以家里人都在忙碌。
今年中秋的夜晚天氣寒涼,圓滿的月亮猶如玉盤一樣高高地懸在空中,皎潔的月光傾瀉而下,地面上好似結(jié)了一層冰霜。
我們在月光滿地的院子里擺放著一張供桌,桌子上盛著月餅和各種水果是給月神的貢品。
秋蟲低沉的鳴叫在耳畔響起,像是在演奏一首愛的月光奏鳴曲。
在撩人的月色映照下陪著家人吃著月餅、聊著天,便覺得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刻,那么安靜、那么溫馨,惟愿時光慢慢走。?
在我們農(nóng)村,出了嫁的女兒通常在八月十六回娘家。中秋的第二天我的兩個姐姐,姐夫帶著三個小外甥和一個外甥女過來了,帶著很多東西。我們一家人在一起吃了一頓豐盛的午餐,陪著小孩玩耍??鞓返臅r光總是過得很快,到了下午他們就回去了。?
不需要多有錢、有多成功,也不需要山珍海味、錦衣玉食,只要能和家人在一起,平平安安的,健健康康的就是幸福。
每一次和家人歡聚的時刻都值得你好好珍惜,因為不知道以后還會有多少次團(tuán)聚的機(jī)會。在外的離人要想家的話就抬頭看看月亮吧,因為你的家人一定同樣在看著那輪圓滿的月想念著你。
最后希望明月可以把我們的思念遙寄給我們思念的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