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影評 | 唯有愛能消融孤寂

圖片發自簡書App

看到《何以笙簫默》的名字,一開始我并不感興趣,覺得不過就是你愛我我愛他他愛她的故事,沒有多大意思。閑來無事的時候,隨意看了幾集,至今未超過半數,還是覺得劇情拖沓,很是一般。唯一引起我興趣的是幾個主角的原生家庭及各自的命運走向,愛情也是其中一部分。

先看趙默笙,她是市長千金,卻沒有絲毫架子,而是開朗善良,這樣的姑娘在生活中倒是挺多的。她們可愛而單純,總是以一副小妹妹的姿態出現,閃爍著無知的大眼睛,多數情況東西丟三落四,似乎總感覺急需有個人從天而降以便好好照顧她們。

何以琛給人的第一感覺是冷的,一副生人勿近的樣子。我們回憶下,在默笙的家庭里,誰給她的感覺是很冷的?對,是她的媽媽,從不理她。她的任何表達都得不到絲毫回應,可以猜測在默笙剛出生不久媽媽便將她給了保姆。

劇中也透露了趙默笙母親是因為不愛她丈夫而變得如此冷漠,其實她的生命也是枯萎的,沒有活力,如同僵尸。因為爸爸的疼愛,默笙倒也不至于有太嚴重的心理問題,但缺乏母性能量的滋養,默笙永遠只是個小女孩,而變不了女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要想女性能量充沛,首先要和母親的關系好,能量并非憑空而來,而是在與母親的互動愛意里得來。不管默笙如何乖巧,母親都不理她,這已經是在她幼小的心靈里種下一顆絕望的、被拋棄的種子。

為了不至于再失去父親的愛,所以她要一直當一個小女孩,因為父親喜歡這樣可愛的她。當趙默笙像小時候用盡各種方式鍥而不舍討好母親的方式追求何以琛時,大學時代何以琛最終的熱情回應激起了她內心強烈的幸福感,與此同時被激活的還有那份不安全感。

心理學認為,一個人的命運與她的個人情結息息相關,默笙的情結其實在于她母親帶給她的拋棄感。之后趙默笙的命運是父親自殺、背井離鄉、遠離男友,身無分文,她再次被拋棄了,而且非常徹底。

圖片發自簡書App

趙默笙在美國待了七年后,她開始變得沉默、內斂、敏感,有所猜忌。面對困境,默笙的應對方式似乎變得與她母親如出一轍,用回避來掩飾不安,用沉默來抗衡悲情。

何以琛,一出場就是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高冷,言語不多,頭腦清晰,目標明確。越是這樣的人,越是外冷內熱。

許多感人至深的情話就從他口中說出,“如果三年后你注定是我女朋友,我何不提早行使我的權利?” “如果世界上曾經有那個人出現過,其他人都會變成將就。我不愿意將就。”

他是冷漠的,也是孤獨的,因為一次家庭變故,他成了孤兒,于是開始將自己裝在套子里,避免與人建立親密關系。以琛也深深地體驗到被拋棄感,只因以玫的家庭尚且溫暖,所以他不至于失控。但他一直端著,直到遇到了窮追不舍的趙默笙,他內心積聚著的情感如大壩傾瀉。

表面上看起來特別正經嚴肅一絲不茍的,如果有某個人或某件事打動了他,他反而是最不淡定的。因為心理能量是不會消失的,好比你的大壩總是累積著,到一定程度自然崩潰。以琛的性情比較容易得心理問題,壓抑的能量如果用在事業上,則有可能把自己活活累死。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影視劇中,一個從一而終、永遠對某個女人無法忘懷的男人似乎很受歡迎,像《天龍八部》里的蕭峰,因錯殺自己心愛的女人阿朱而決意終生不娶。

這點讓很多戲外的女人感動不已,因為誰都想變成自己所愛之人的唯一,誰都不愿承認一個事實:即便他現在再愛你,你也可能會被別人替代。這會造成一個人自戀的巨大挫敗,而成熟的感情是能容忍這份焦慮。

就心理角度來談,如果愛的那個人已離去,他卻依然只對那個人有情,一生無法釋懷,其實是對生命本身的攻擊。這類人仿佛在說:我害怕再次失去,我要讓自己死活不快樂,杜絕再次相愛的可能,這樣才能永遠和幻想中的愛人永結同心。

何以琛和趙默笙的愛情,既給了對方無限滋養,也給了彼此莫大的傷害。你心里害怕什么,就會吸引什么。他們都害怕被拋棄,于是他們都成了被拋棄的那個人。

千回百轉獨自徘徊,殊不知轉身便能遇到愛。只有孤獨的孩子才會聚起所有的熱情,也唯有愛才能消融孤寂。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