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如何快速撰寫一篇自己知識體系之外的文章》

不請自答大概是一種無恥的行徑,沒辦法,畢竟名字就叫無良印品,大不了被看見了給朋友發個紅包賠禮道歉就是了。最近對于殫精竭慮的構思生活有些厭倦了,跑到這來扔掉大綱隨手涂點文字,也算是輕松一下。何況我看到原文時,距離文章發表已經一月有余,聰慧如她,該是早有辦法了。說到底,還是借著別人的文章做靈感來源,在自留地記錄一下自己的想法罷了。

先嘗試抽一下原文的主干好了,要是主干都抽錯了我基本上就是在這自打臉玩了。作者提出的問題為“如何駕馭自己不熟悉的話題”,對于“駕馭”,作者給出的定義整理如下:

1、有專業的評論視角

2、嚴謹詳實的分析邏輯

3、足以引發他人興趣的信息

心理咨詢行業有一句話,叫每個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專家。在這篇文章中,作者自己其實提出了解決的辦法,概括一下就是1、搜集相關知識反復理解;2、詢問有經驗的人;3、逼自己一把。

OK,忽略作者的感想和文筆,80%的主干應該已經提煉完成了。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流水線作業的時刻。

其實仔細回憶一下,快速撰寫一篇自己知識體系以外的文章,這事只要參加過高考的人都干過,沒錯,就是寫高考作文。想想每年各省高考作文題目出爐的時候,是不是都有一種“幸虧畢業早,這題還能好”的無語凝噎感。高考作文的要求可謂完美契合上述三點要求:1、要言之有物形成自己的觀點(哪怕只能從材料中選取一種作為自己的觀點);2、要結構層次分明條理清晰;3、要不擇手段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要不然怎么拿高分啊)。而且,高考作文要求在短短一小時內必須完成,這已經不是快速,簡直就是極速了。說不定寫出滿分作文的考生會對這個問題很有心得。

正式開工前的準備工作就此結束。這個準備工作對我自己來說十分重要,因為我是個蝸牛,不但行動慢,還遇到困難就喜歡往殼里縮,做不到像朋友那樣逼自己一把,所以在做事之前降低自己的陌生感和畏難情緒是必備熱身。如果能從以往的經歷中尋找到做法類似的事情作為參考,就打開了一個突破口,至少不會變得無從下手,跟數學家當消防員先放火再滅火是一個道理。

當然單純地把寫高考作文的方法拿來寫工作稿是無法勝任的,準備工作結束了就不再廢話正式開工。這篇文章里我盡量杜絕專業詞匯說人話,個人提煉的方法是五個字:

(拆——抄——抽——吹)+轉

拆——分解任務內容

“拆”就是先把問題拆分成不能再具體的,自己已經可以解答的,比較簡單的問題。回顧一下這個問題的關鍵要素,需要解決的問題有四點:快速,專業視角評論,邏輯嚴謹翔實,引發他人興趣。乍一看并不是很懂要做成什么樣子,所以需要分解成有明確行動目標的任務,以上四點拆分如下:

快速:一、合理分配時間。二、拒絕面面俱到,根據二八法則學習目標領域的基礎知識和熱點問題。基礎知識以維基百科為基準,不懂的部分再搜集詳細資料;熱點問題上網搜索相關文章,尋找高頻主題和關鍵詞。

專業視角:“視角”是一篇文章的切入點。專業兩個字可以理解為一種程度而不是一個固定的角度,可以是業內視角,可以是相關行業視角,甚至可以是跨行視角,只要內容專業性足夠強就可以了。內行視角可以以一個業內人士的身份來寫作,比如要寫一篇關于O2O的文章,采訪一個美團外賣的員工就是個好辦法。如果從相關行業視角出發來寫O2O,可以是互聯網非O2O人士的觀點,也可以是用戶的體驗。跨行視角不同于以上兩點,完全從一個外行的角度來分析,所以要盡可能發揮自己的專長,把自己最熟悉的東西應用到不熟悉的領域里。(我會說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像這篇文章一樣,把大家都知道的事情總結起來,然后自己抽象出一個框架分門別類整理好,就變成了所謂“專業的干貨”。當然,不一定符合稿件要求就是了。)

邏輯嚴謹:看似對寫作者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很高,其實不盡然。除了散文詩歌,動筆之前列大綱是常識。個人慣用思維導圖來解決大綱問題。先定主題,然后套同類文章的模板,最后列出需要填充的內容。關于邏輯結構這一部分的具體內容可參見《金字塔原理》這本書。這里不做展開。關于“模板”多說幾句,說起模板可能最容易想到PPT和簡歷模板,進而產生“千篇一律毫無新意”之類的印象。這里所說的模板,是一個提綱挈領的結構框架。一篇文章通常有兩個框架,一是行文框架,簡單的例子就是學生時代用爛的“總分總”、“開門見山結尾升華”;二是內容框架,也就是文章內容的“主線”。善于借鑒和總結框架不但是提高成文速度的好辦法,對提高自己的文字能力也大有幫助。

引發興趣:面向的讀者不同,這四個字的含義會產生變化。如果是文章發在簡書上,那么盡可能陳列干貨無疑是最好的辦法。換到中關村這種專業性網站上,站在行業前沿或深入行業內部都是不錯的選擇。如果放到某些門戶網站上的話,一個爆炸性的標題說不定就足以達到效果了。當然,一個精心設計的標題永遠是引發閱讀興趣的重要因素。

抄——搜集參考資料

這里的“抄”并不是小四一統天下大同的意思。短時間內要獲取一個陌生領域的知識精髓,拿來主義是必要的。在拆的部分已經明確了獲取信息的初步渠道,完成這一步后,是什么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行話和為什么的部分了。平時如果有整理網頁收藏夾分類專業網站的習慣,比在搜索引擎上大海撈針要強得多。如果沒有儲備,知乎梅花各種文庫里也能找到些不錯的東西。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時刻不能忘記自己的目的。搜集資料是為了服務于寫作,搜集的途中開始認真學習精益求精是萬萬要不得的。關于如何快速準確拿到自己需要的知識,推薦一個知乎的問題“如何快速地了解一個陌生行業/領域?”各個回答還是有不少值得借鑒的東西。

不過就我的心得而言,如果對將要下筆的內容完全不熟悉而時間又非常緊,或者時間相對充裕但內容非常專業無從下手,直接在網上搜索成品稿件是最快的辦法。不是準備抄襲的素材,而是直接按照成品稿件的寫作順序來了解這個領域,有一個基本的思路之后,搜集到的資料才能在腦中順利歸檔和提取,并且成稿中出現的專業詞匯很可能就是自己必須了解或使用的,提前熟悉行話對順利理解資料也大有幫助。

抽——提煉素材精要

這里的“抽”是一個提煉的過程。如果說拆的部分提到的框架只是腦中有這樣一個意識的話,到了這一步就要實打實地開始寫大綱了。如果相關素材多而雜來不及每一篇通讀,可先將素材進行主題分類,寫稿的時候用到哪部分就直接找出來通覽或跳讀,就好像快速閱讀一篇沒有目錄的文章,然后自己整理目錄一樣,在整理的過程中寫作的思路往往就會出現。確定文章的主題之后,根據文章的大綱把字數分塊各個擊破就簡單多了。

吹——充分發揮己長

能達到吹的水平,一定對吹的內容相當熟練。所以吹指的就是在文章中融入自己的東西。尤其在跨行寫作中,這是非常重要的步驟。具體的專業知識可能與目標寫作內容交叉不多,但是很多抽象化的概念和概括化的思路卻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比如本文的寫作思路就來源于教育心理學中上位知識與下位知識的概念,只要寫學習相關的文章幾乎都繞不開這個概念。

轉——化未知為已知,用已知學未知

這個寫作鏈條中找不到它的確切位置,但每一步都離不開這個字。“轉”即是轉化,比如在開篇我就把快速寫作陌生話題轉化成了高考寫作文,這是類比。把快速寫作的過程提煉成五個字,這是總結。每一個字展開論述舉例說明實際應用場景,這是發散。這三種轉化方式是我最常用的,類比可以將不熟悉的東西快速視覺場景化幫助理解,總結可以用一根繩子串起大串珠子,減輕我的記憶負荷,發散就像帶著公式去解題,目標明確路徑清晰,可以避免盲目。如果在閱讀素材的時候會有“什么嘛,這不就和xxx是一個道理”的想法,其實轉化已經不知不覺在進行了。說起來,我學的專業和O2O其實沒什么關系,但是腦洞一下,文化入侵和互聯網通過大肆補貼培養用戶習慣來顛覆市場創造需求,有沒有某種相似之處呢?

這片文章其實沒有什么新發現,我所提到方法每個寫作的人都有意無意地使用過,我想通過這篇文章說明的事情其實只有一件:出發之前有個綱領,行動的時候就不會盲目。而建立綱領和使用綱領的意識,才是在我看來最重要的事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