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任素汐看的《提著心,吊著膽》,一個并不算漂亮的女子,卻在看完了《驢得水》之后,讓我一直念念不忘,她在戲中唱的那首《我想要》,也時常在我耳畔回響。我想,現(xiàn)實生活中的任素汐,一定也是電影中的那個敢愛敢恨的直率女子,所以她選擇的電影,一定是有它的特色的。
看完《提著心,吊著膽》,在同類型電影推薦中,我選擇繼續(xù)看《追兇者也》。一部有大牌明星加盟的電影,總是讓人期待的,更何況,還有不錯的口碑。
兩部電影是典型的莫比烏斯環(huán)式敘事,在影評上也幾乎都獲得了一致的好評,可見這種形式的劇本,終究是得人心的。但是對于我而言,因為期待比較高,也因為同類型的電影在近段時間看的有點多,所以對于這兩部電影,都可以給好評,但也都不算驚艷,相比之下,《提著心,吊著膽》還要更勝一籌。
演員配置上:不適合大牌明星出演的類型片
縱觀國產(chǎn)這種類型的電影,似乎參演的演員都不算太有名,即便現(xiàn)在的黃渤是五十億帝,但在當年演《瘋狂的石頭》的時候,只能算是嶄露頭角。相比之下,劉燁和王子文應(yīng)該算是參演的最大牌的明星。很多時候,看電影只是為了看明星,但是后來我發(fā)現(xiàn),這種類型的電影,并不適合大牌明星。
原因在于,這種類型的故事,往往發(fā)生在小人物身上,而且故事一層層剝開,牽扯很多的人物,這些人物,如果是一眾小演員,認認真真的表演,倒是看得自然舒服,如果其中有一兩個大牌明星,反而會讓人有點出戲。
我們往往說,藝術(shù)創(chuàng)造是來自生活卻又高于生活,這種平民的角色,很多時候,往往是群眾演員演繹的更為生動。我之前看過的同類型電影,三無是標配,都沒有什么違和感,但是在《追兇者也》當中看到劉燁和王子文,我是出戲了。沒錯,雖然當初我有點沖著他們?nèi)タ吹碾娪埃亲詈螅麅沙蔀槲矣^影的兩個疙瘩。好像也不是因為兩位的演技有什么問題,可能是在角色推動劇情的方式上,出了問題。
故事主線上:意外事故的推動更顯布局巧妙
兩部電影對比之下,我將更多分數(shù)給了《提著心,吊著膽》,因為我覺得,這種類型的故事,是巧合套著巧合,而故事的一開始,應(yīng)該是平淡無常的。平淡中暗潮洶涌,才是我們觀影的中的意外之喜。被動進入故事中,這種欣喜會更大,而為了解開謎團主動進入故事,就有點人為的意思了。
兩部電影都有一個缺點,就是前半部分略顯拖沓。雖然我們在一開始就知道,劇情會在后面解開所有謎團,只需要我們有耐心,但是用前面這樣拖沓的劇情來考驗我們的耐心,這種做法,還是不夠厚道的。
《提著心,吊著膽》的上半場一直在講馬麗蓮有沒有出軌,可能這樣的劇情是比較有話題性,或許作為八點檔的連續(xù)劇是比較受歡迎,但是作為一部以劇情見長的電影,長篇累牘講這些,有點喧賓奪主了。
《追兇者也》的前半場也是劉燁一直在強調(diào)自己沒殺人,其實,觀眾都知道,兇手一定另有其人,所以,真的不用這樣一直強調(diào)。
劇情轉(zhuǎn)折上:頭號大壞蛋竟成為最大的亮點
兩部劇還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在后半段,因為一個壞人,而使得整部劇變得有意思,這一點,在《追兇者也》上表現(xiàn)得更明顯,甚至可以說,這部劇,張譯的角色是最大的亮點。
他是五星殺手,這次要殺的這個人,更自己也有莫大的前嫌,看起來一舉兩得的事情,最后變成了一案兩命,其中一命,還是自己的。
他殺錯了人,巧妙的設(shè)局,敵不過一個小小的偶然,而這個偶然,蝴蝶效應(yīng)一般,引來了更多的偶然。誰知道他動手的這天,對方會正好不在;誰知道正好在的是一個有相同手藝,但是不相關(guān)的人;誰知道事發(fā)之后,會有陌生人將贓物順走;誰知道在贓物中,會有自己犯罪的證據(jù)……
張譯是一個悲劇人物,但是這個人物很會苦中作樂,或者說,是用生命在逗樂觀眾。他可以設(shè)計讓目標來到荒野殺人不眨眼,還可以在情急之下搬起大石頭想要砸死目標;他可以在追蹤目標的車上犯困睡著,還可以在丟失目標的時候揍鄰座的大媽;他可以拿大木棒狠敲對方,還可以被自己扔出去的大木棒砸中自己……
他實在是太好笑,以至于我們覺得因為他犯的錯,他應(yīng)該去死,但是,又死的那么無辜。
這或許就是人心最微妙的地方,也是這種類型的電影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地方。他們都不是壞人,或者說,都不想要做壞人,也并不是徹頭徹尾的壞人,但是不幸的是,他們都或多或少做了壞事,而為了掩蓋這些壞事,他們又必須做更多的錯事。
這種情況下,很多時候如果人與人之間能夠開誠布公,其實問題也就沒有了。但是人啊,往往就是不愿意坦露最真實的想法,為了表象而做了虛偽的自己,也為難了自己。